企业集资修建养老基地 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履约

2011/9/5 11:53: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2011年8月,央视记者来到卧云仙居,发现这里的运行基本正常,和事先的预估有差异,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金曦董事长黄桂莲。解说:刘倩经营的养老院在硬件档次上在昆明算是中等,现在她最想做的就是让这里的硬件条件更好一些。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2011年9月3日播出《养老之困》,以下为节目实录:

  解说:在云南昆明,没有哪家企业的成长能像金曦公司这样,以老年人为目标市场,所实现的发展速度、融资规模和会员人数在整个云南都实属罕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在家中向我们叙述了他的投资经历。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金曦公司就有了联系的?

  投资人:2004年9月。

  记者:怎么知道他们的?

  投资人:是通过朋友推荐。

  记者:您朋友给您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投资人:就是说金曦卖养老产品,我们老年人有一个好的养老基地,地点就在卧云山,卧云山那个地方是昆明的后花园,森林覆盖率82%,它养老基地推出的产品叫健康财富证,一个证是3600元。

  记者:这3600块钱买的是什么呢?

  投资人:每一年可以去他那个养老基地住七天,不要钱,免费住七天,住的标准又是个五星级的养老公寓,设备非常好,认为很划算。

  记者:多买多住?

  投资人:多买多住,如果你买上10份,10份就是1年70天;第二个,它当时宣传的理念是集中迎合了这些老年人的需要,他口号叫做“视天下老人为父母,为天下儿女尽孝心”。

  解说:“视天下老人为父母,为天下儿女尽孝心”是金曦董事长黄桂莲提出的理念。2002年,黄桂莲从广州来到昆明,在昆明成立了云南金曦老年俱乐部有限公司,吸引老年人购买公司集资养老产品,并许以年息8% 以上的回报,月月返利,循环不断,在6年以后的2008年,金曦迅速成为一家集养老产业、生态旅游、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旗下拥有6家子公司,员工近千人,会员客户最多时达2万之众。69岁的桂国安在2005年开始购买金曦集资养老产品,和别人的区别在于,尽管他进入不算早,但他前前后后的投资多达144万。

  桂国安(投资人):我当时是这样的,我看到那个展板,展板到我们小区来进行展出,然后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推销,我看了以后,我看到那些别墅很漂亮,又搞养老事业,后来我说我去考察一下,上去去了几次,看见那个唐曦,黄桂莲一个是年轻,二一个是干劲大,好像那个时候正在打那个温泉的井水,要搞森林SPA,那个水疗那一些,看了以后我就决定投,一投我就投了30万,30万就变成大客户,然后每10万块钱,就有一个省外和国外的旅游,所以我到过香港啊、台湾,什么桂林、海南这些也都去过,然后每一个月,它给我一份杂志,云南出的叫《商界名流》,这《商界名流》呢,我一看都是名人,搞得都不错,那么黄桂莲每一期都在上面,那么我又继续投,投了以后在那个分公司,人家就鼓励我,你是大客户,可以享受什么什么条件更好,投来投去就投到100多万去。

  解说:金曦的筹资模式看上去很简单,就是让公司员工走上街头,向老年人散发公司资料,传递公司的养老模式和投资方案,并收集老年人的家庭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后,不断打电话请老人们来参加公司活动。丛林环抱的卧云仙居和非常先进的保健设施吸引着老人们的眼球,超过8%利息回报,可以让老人们简单地算出能得到的收益率,而且承诺期限到了便可返还本金。

  桂国安:然后上面的风景也很好,对于养生养老,它当时有个疗养院的,这个按摩、足疗还有很多电子设备,它有一台量子检测仪,对检测癌症很准,投资又领回报,又得康体,疗养啊这一等类的,那个环境它装修也不错。你们进去看了没有?装修的档次也不错,总的来说还是不错,它最火红的时候,每天那个大客车,它的大客车是十几辆的,一拉上去,那个红旗招展,那个彩旗飘飘,真是人如海。

  解说:与金曦当时的红火相对应的是传统的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所面临的局面,这里是位于昆明市中心的金碧养老院,有96个床位,尽管硬件条件一般,但想进来的老人至少需要排队半年以上才能入住。

  记者: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还是盈利性质的?

  刘倩(昆明市金碧养老院 院长):应该说是公益性质,我们收取的费用都是很低很低的。

  记者:投资方是谁?

  刘倩:投资都是我们自己投资的。

  记者:投了多少钱?

  刘倩:大概投了100多万。

  记者:当时你想把它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东西?

  刘倩:作为我的理想,目标来说,我是想把这个养老院办成一个像老年大学一样,就是说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都要有,把他们的爱好兴趣充分发挥出来,不要就是这样呆呆的,每天就这样像要等着什么一样现在,我不希望的。

  记者:这是你办立之初时候的一个理想?

  刘倩:对,理想。所以但是呢,现在这个条件限制不能发展,所以我们没办法,就只有维持现在的这种状况。

  记者:那他们要交多少钱?

  刘倩:现在目前我们收费的标准是像能自理的老人就是在700块钱,就是他的吃的、住的,还有日常的一般的普通的护理,完全不能动的老人的话就在1400现在,1400也是包含了这些内容在里面。

  记者:700是下限,1400是上限,没有再高的收费?

  刘倩:没有了。

  记者:您觉得700到1400,700到1400这样的收费,能够使得这样的一个养老院正常运转并且有盈余吗?

  刘倩:没有盈余。

  解说:相对滞后的城市养老业成为金曦公司发展的契机,金曦提供的养老养生产品名目最多时达20多种,有健康财富卡、疗养卡、有酒店、别墅和不同类别公寓的分时度假,每投资1万元1年下来,可以得到的回报比当时的银行利息高出很多,还可以根据投资额的高低享受时间不等的免费度假,这对已经离退休的老人们充满了吸引力,不少老年人开始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开始了试探性投资,以万元为单位借钱给公司成为金曦的会员。2006年,甄明达老人也开始了这种投资尝试。

  记者:您感兴趣的是哪个项目?

  甄明达: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要住,就是能够得到更多一点的利息,目的是这个。

  记者:那怎么个买法呢?你能得到的是什么?

  甄明达:我一共三次买了他19万,买了它的房号,然后交给它经营,然后给我们回报,还是感觉划得着啊,当时。

  记者:相当于理财了,可能是。

  甄明达:是的,一个有3年期的,5年期的,那么到时候就把这个钱拿出来了,如果可以我再投,如果不可以我就不投了。

  记者:您在一开始做这个投资的时候,跟家人商量了没有?

  甄明达:跟我老伴商量过。

  记者:就是老两口,跟孩子商量了没有?

  甄明达:孩子我们不给他们商量,好像他们都反对。

  记者:为什么孩子反对?

  甄明达:他们的感觉不安全。

  记者:不安全在哪儿呢?

  甄明达:他也说不清楚啊,如果给他们讲了,他们就不会同意。

  记者:讲了没同意,还是干脆就没讲?

  甄明达:没讲,背着他们干,背着他们,我们老两个商量商量,那就买吧,一次买一点,第二次,这划得着啊,开始利息照样,半年拿一次,半年拿一次,照样拿到,开始。

  记者:您拿到过回报?

  甄明达:拿到过,还是拿到过,两三年吧。

  解说:先期投资人所获得的及时回报,卧云山中的建筑群完善的养生养老设施看上去可以让老年人能够用低投入获得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口口相传的效应,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金曦的客户群当中,公司规模越滚越大,董事长黄桂莲在2006年被评为十大新锐滇商,金曦推广的养生养老的模式在昆明的老年群体当中越来越有吸引力,退休教授王受祜就是在这时成为金曦会员的。

  王受祜(投资人):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像这样的企业来办老年人的健康、养生、养老很少。

  记者:怎么吸引您呢?

  王受祜:第一,它有一个基地,宣传了那里是难得的大氧吧,周围是森林,可以体检,可以理疗。

  记者:那您看中的是投资的回报,还是说能到那里去享受一些老年人的生活?

  王受祜:都有。

  记者:您里外一共购买了多少钱?

  王受祜:一共买了四次,大概20万。

  记者:利息给了吗?

  王受祜:利息每年都领一次,因为到那儿也享受了,也看到这个规模,这个实际的宣传的并不虚,是实的;而且它的那个生态餐厅也非常吸引我,大棚里头种的各种瓜,而且品种都非常好,餐厅上呢,还供应那种中草药的那种食疗互补的那种食品。

  记者:这是您投资完了以后去享受到的去享受的?

  王受祜:我注意到了,他们倡导的这个养老模式,针对的社会群体,不是那个敬老院那个群体。

  记者:高端的。

  王受祜:高端的,我倒认为应该分层。比如我,进入我们旁边的那个,所谓的敬老院,我是不愿意去的。

  记者:那儿怎么了您就不愿意去?

  王受祜:怎么说呢,档次太低。

  记者:在您的标准里面,它档次已经低到了什么程度?

  王受祜:什么程度,除了管饭之外,老年就没有什么正常老年人的生活了,就是给你做做饭。

  记者:您认为不适合您?

  王受祜:不适合。

  解说:昆明的老龄人口比例在2005年就达到了13.5%,而且还在逐年上升之中,在全国同级别城市中提前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这里是西山区永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除了吃饭需要付6元钱,社区的200多位老年人在这里可以获得简单的免费养老服务。

  记者:这个免费到底能免多长时间?

  陈兰芬(昆明市西山区永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 主任):以后都是免费的。

  记者:那这个钱需要用的,比如说给工作人员支付的这些钱的话?

  陈兰芬:这个钱现在是政府在发,政府在补贴。

  记者:政府每个月要补贴多少钱?

  陈兰芬:我现在是有两个工作人员嘛,一个人1000块的工资,像我们的有些单位它还是给予赞助的。

  记者:他们的赞助是持续的有保障的,还是说就在这个一次性的?

  陈兰芬:这个就是一次性的。

  记者:没有保障是吧?

  陈兰芬:没有保障。

  记者:你们得到的这些资金,一方面是别人赞助,一方面是政府补贴,够不够运营?哪怕就是这个中餐。

  陈兰芬:现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记者:实际上现在你们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

  陈兰芬:钱的问题。

  记者:钱不是问题了,你准备怎么搞?

  陈兰芬:要是这样的话呢,我肯定要拓展开来搞,就是说日间照料要搞,然后上门服务要搞,然后那个晚上,老年人的老年公寓这一块要结合起来搞。

  记者:但是您的设想和您的现实差得太远了。

  陈兰芬:差得就是太远了,这一个就是,是有这些想法,真的有这些想法,想把这些工作做好,因为人人都会老,我也会老啊,是不是?所以呢我们就是说能尽力做一些事情,在社区工作嘛,虽然没有钱,但是尽自己的能力来做一些工作。

  记者:特别能理解您做出的努力,但是我们的担心就是没钱这件事能不能做下去?

  陈兰芬:我还是要尽力做下去,尽自己的能力做,不好意思,太激动了,不好意思。

  解说:陈兰芬的复杂情绪和金曦模式,在当时的火爆所凸显出的一个问题是庞大的养老需求究竟由谁来主导?是政府?还是市场?在中国,每一个人在步入老年之前都会为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做物质和精神的打算,而目前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保障体系尚处在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各个收入阶层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而金曦公司所提出的概念当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市中高端收入的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在2008年的时候,金曦公司对外宣称在河北省白洋淀成功拿下了957亩土地,耗资10亿元打造继卧云仙居后,又一块经典旅游养生地产,公司发展看上去如日中天,而王受祜教授却在此时接到了一个令他郁闷至今的消息。

  记者:什么时候发现有问题了?

  王受祜:问题发现的是2008年的末,这个法人黄桂莲召开了一个几十万左右客户的会议,就商量我现在资金周转有困难,很可能你们到期的话,我还不上本金,能不能求你们允许我一点功夫,几个月或者是半年,那么我们签一个延期还本的协议。

  记者:您也签了?

  王受祜:签了。签了以后呢,到2009年才知道她不但还不上本金了,就按着合同规定应该给的那个回报,就所谓就像银行利息似的给不上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感到这个企业有点问题,原来没有想到它会有问题。

  解说:2009年6月,金曦公司资金链彻底断裂的消息浮出水面,卧云仙居这座曾经给老年人带来希望的养老、养生之地转瞬间就成为7822位老年投资人的伤心之地,围绕债权债务,金曦与投资人之间长达两年之久的拉锯延续至今,情节错综复杂。

  2011年8月,央视记者来到卧云仙居,发现这里的运行基本正常,和事先的预估有差异,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金曦董事长黄桂莲。

  记者:当时你们创业的时候是从哪儿来到昆明的?

  黄桂莲(金曦公司 董事长):从广东。

  记者:当时你们考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盈利?公司怎么盈利?怎么让自己的投资者盈利?

  黄桂莲:我们做的是这个分时度假和疗养,我总共的话呢,可以容纳到1100人入住的这样子,那么这样子的话,如果说是入住率能够达到这个80%,我觉得这个就是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像8%的回报,甚至有超过10%的回报,这种回报率你们当时怎么有信心定这么高呢?

  黄桂莲:8%的话,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最开始的话是高一点,到后面的话,我们到最后面的话我们只有6%,平均起来的话可能8%不足一点儿,那么实际上我就像我刚才所跟您说的,如果我们的入住率能达到这个的话,我们做的这个高端疗养,就是说把这个经营做起来的话,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你怎么就能保证你这个1100个入住率就能够一开始就能够高水平地满足呢?

  黄桂莲:对于这个市场的话,倒是确实我觉得就是说,我们这个就是后面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为是这个手续上面的问题,如果要是排除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市场做下去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记者:什么手续问题?

  黄桂莲:我们就是办理这个整个项目的一个产权手续的问题。

  记者:这个产权手续在多大程度上怎么影响了你们的这种回报率?

  黄桂莲:这个影响到这个的话,我觉得是应该说是致命的一个影响,就是在2009年基本上就是资金链断裂主要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

  记者:那么这个都是办证方面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这和你们资金链断裂有什么关系?

  黄桂莲:这个是非常大的关系,等于说你这个产权证没有拿下来,那我的这个就是所有的资金投入到项目上面变成资产了,可是我的资产没法变成资金,就是遇到这样的一个尴尬的一个境地,因为你不能卖,不能去贷款,你没有产权证。

  解说:由于金曦公司的集资行为正处在调查阶段,相关机构对此都不便接受采访。记者调查发现金曦公司2002年来到昆明投资时,相关的一揽子法律文件都是和卧云山管委会这个乡镇级别的政府派驻机构签订的。2004年,也就是在卧云仙居已经开工建设之后,昆明市政府相关政策调整提高了审批权限,金曦公司在卧云山的投资数额已经超出了卧云山管委会的权限,要求之前所有的手续都需要重新补办方可合法,加上在当时卧云山地区还没有进入昆明市的建设规划,直到今年1月,也就是在资金链断裂一年半之后,黄桂莲拿到了昆明市规划局颁发的规划许可证,但证照办理问题只是造成7822位老人投资困境的诸多原因当中的一个。

  黄桂莲:就是2009年,钱已经付不出来了,但在2006年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讲吧,就是有一点儿胆怯,就是当时没有很果断地去停止这个项目或者说我不做了,总是想到我在滚动着,然后我的证下来了,我就可以全盘救活了。

  记者:那您刚才说到2006年的时候,如果不做,当时你的想法就是不再吸纳新的融资了,那为什么从200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6月,你还是在向市场推销出你的衍生出来的产品?

  黄桂莲:是,由于就是你自己这个,我刚才已经说了,资产没办法变成资金,所以要吸纳更多的资金,也不是说一定要吸纳更多的资金,就是说想的就是说,这样子滚动着,这个盘活这个项目。

  记者:我有点想不明白,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这两年,你新售出这些项目得到的新的资金,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黄桂莲:可以帮助就是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运作的一个状态。说句实在话,责任当然还是在我们自己,就是没有这个勇气,当时就是很果断地把这个事情停下来,现在就是这个确确实实这个拖得时间越长,这个后果会越严重。

  记者:那2006年停掉和2009年停掉,区别是什么?

  黄桂莲:2006年停掉的话,客户少一些,少得多,整个资金会少得多,是这样子的。那2009年到后面的话,那肯定这个也就是说这个盘子里面的这个人数多了,资金量大了。

  解说:实际上,从2006年卧云仙居建成开始,这个秀丽的山中美景就同时成为黄桂莲和老年投资者的噩梦。对黄桂莲来说,因为证照不齐,偌大的建筑群无法按照事先的商业设想开始运行,源头没有活水,所有的设施设备只能用来兑现合同中给老人们注明的那些免费承诺,庞大的运营管理费用和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资金不断累加,所形成的巨额赤字,只能是依靠2006年之后新的老年投资者注入的资金来维持,而对投资的老年人而言,在既能获得回报又能享受到免费养生养老服务的惬意中,一场灾难也在美景中慢慢地酝酿。

  桂国安:当时的那个一些服务人员也是不错的,她从广东过来的,她基本上按广东的那一套管理,就是90度的鞠躬啊,问好啊,这个是一个,第二个的话就说主要的就是吃住,你投一点资吃住就免费了,然后又给你报酬,到一年了,你只要拿着合同去,然后马上就领钱了。实际这个东西现在来看是非常危险的啊,只出不进嘛,只出不进肯定要出事嘛。

  解说:2009年10月,黄桂莲为了摆脱窘境,联手山东蓬达集团,试图将金曦公司名下所有的资产以及债权债务以3.6亿的价格打包转让给对方,对方当时承诺将继续注入资金,使卧云仙居项目真正运行起来。这一重组计划尽管签了协议,但最终却以失败结束,这一结果让很多人认为黄桂莲在金蝉脱壳。

  记者:那您期望这个蓬达公司接手了这个摊子以后,他们能做什么?

  黄桂莲:因为我也在客户面前承诺过,我虽然是我现在是我退出了,我全盘转给他了,资产给他了,债务给他了,但是所有的客户拿到钱,我才会离开。那么觉得他要有一个足够让客户信任,要有个计划并去实施。

  记者:那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计划你也干涉不了?

  黄桂莲:我干涉不了。

  记者:就是嘛,那在你不清楚他们是否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计划,能不能保障曾经是你的客户利益的时候,你就把资产和债务打包出售给这家公司?这本身是不是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黄桂莲:这个咱们不回避,求成心切,因为在那个时候客户个个都是惊弓之鸟,那么所以的话个个欢欣鼓舞,都认为这是个好事情。

  记者:转让。

  黄桂莲:对。

  记者:但是也有人说你的这个举动恰恰说明你是一个金蝉脱壳,你怎么看别人对你的这个评价?

  黄桂莲:这成了,我想没有人说,正因为这个事情没有成,那么就说成我是金蝉脱壳,要这么去说,我表示理解。

  记者:您觉得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

  黄桂莲:我只要能把这个产权证办下来,能够融到第一笔资,融到第一笔资的话,当然这个资金能够融到多少我现在还没完全有底,那么我可能就是还不能全部清偿他们,还要给我一些时间,能够把这个整个卧云仙居,这个项目给它打造好了,就是把这个资产要给它扩大化了,然后我预计在明年可能清偿第一笔,可能要分批来清偿。

  解说:当金曦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以后,在所有7822位投资者当中出现了两种意见:虽然目标都是挽回损失,但路径却截然不同,甄明达的想法是运用法律手段。

  甄明达:我们就动员大家赶快第一个是报案,动员大家报案了,第二个我们要想办法了解它的资产到底有多少,是不是资不抵债,还是资抵债,是不是?先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清产核资。

  记者:您参加整个的由客户组成的这种调查组了吗?

  甄明达:我参加会。当时我还是有侥幸心理,就说我去了解情况,出点主意,想办法还是要搞妥当一点,弄钱,把钱想办法弄回来是这个观点当时,所以我们就想方设法促使她清产核资、交出底牌,就是你还有多少资产,还有多少钱,还有多少什么东西,到底资抵债,资不抵债,如果是资抵债了,我们就更放心一点,资不抵债就危险了。

  记者:您觉得后来和这些同伴们分析,他们是一开始真是愿意为你们老年人做些事呢,还是说一开始就是挖了一个陷阱让众多的人往里跳?

  甄明达:就是个陷阱。

  解说:桂国安是客户代表委员会的主任,从2010年开始他和其他十几位老人一起参与到金曦公司的日常事务当中,控制了账目和财务专用章,进行清产核资,并和黄桂莲一起继续到政府相关部门补办相关证照。

  桂国安:清产核资呢,就是说你一个实物,是个玻璃杯,我就要看到这个玻璃杯,是一支笔,我就要看到这支笔。

  记者:你告诉我结果。

  桂国安:结果是这样的,她说的这个情况有一点点出入,就是资产状况是2.39亿,资产状况是2.39亿,这2.39亿就是账面上的,就没有考虑到损耗,就账面上的,等于包括了在建资产跟固定资产,货币资产这一部分。那么债务的状况呢,应该说是3.34762亿,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这样一来看就是说一看就知道了,资不抵债,是不是?那么就暂时封存,就把现在的资产监督好,管好,然后尽快地把证办完。有的同志啊,就认为他们这个隐匿了资产,可能就转移了资产,那么就说了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冤有头债有主,我们的钱交给她了,就得向她要,我跟他们的这个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记者:你是什么思想?

  桂国安:对立呢,我就要讲我认为适可而止,不能再动了,如果再动下去,这个企业也完,大家都完了。

  解说:在客代会参与公司业务之后,督促资方联手一家酒店管理公司让卧云仙居的现有资产运行起来,能给公司带来一些收益,同时继续办理相关手续,盘活卧云仙居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争取投资人的本金少损失,在客代会,陆有祖的工作是牵头办理证照。

  陆有祖(投资人):有5万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703亩地,那么我们把这些办完以后,这欠客户的3亿4的钱,是个大数,完全是可以赔得了的,政府我们去汇报过,政府也很支持,市招商引资局我也去过,跟我说,你们只要办好这个事,我们可以跟你们招商引资进来,没有问题,这个事情那我分析的话,5万平米我们现在的钞票,我跟他说少一点,5000块钱一平米,五五2亿5,再加上土地,再加上规划,再加上绿化,再加上现在这个地理值钱度,市政府已经把它这点规划下来了,是作为一种商业和金融用地、旅游用地,这个地价我想会上升上来,那客户这一点钱是可以赔得了的。

  记者:您刚才说的这些理由,您能说服跟你一起投资的?

  陆有祖:我给他们讲过,他们都很赞成,我们客代会跟公司一道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公告,要黄桂莲承认就是我们这些合同不受时间的诉讼时间的限制,一直要把大家的钱还完为止,这个我也去咨询过西山区法院,西山区法院说这个公告起作用,符合法律规定的。

  解说:每周,客代会都会组织客户说明会向投资人说明目前的工作进展,作为客代会成员的王受祜教授经常到场讲解,做其他客户的安抚工作。

  记者:那你觉得像你们的这种办法,督促他们把各种证照全都办下来之后,你们的投资就能够收回了?

  王受祜:我想按照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办证照是第一步,那么下一步呢,就是这个证照办了以后,资产如何盘活。做这工作的目的就是无论如何这个资产要走上偿还债务的路。

  记者:那您看,现在好像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像您是主张能够救她,然后挽回自己的损失,有的人觉得就得治她,然后再想办法挽回自己的损失。

  王受祜:我想呢,在这些债权人这里边,各种思想都有,有的人出于还不上债,得不到他们的应有的权益情况下,义愤填膺,非要治他们,这个人有的,但是我个人的理解,这些人过于偏激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利益怎么来挽救,自己的权益怎么来保证实现,或者说怎么来伸张我的权益,有的人居然非常幼稚地说把他们治倒,去请求政府,政府职能有这条吗?他们社会吸收了资金由政府赔,这现实吗?

  解说:7822位老人,3.4亿停留在金曦公司账面上的本金,这两个数字交织起来的是是非非,只是金曦事件悲情的表面,而深藏其后的问题是原本有机会多赢的局面,为什么会成为没有赢家的悲剧?谁来满足数以亿计的中国老年人在未来的多层次需求?

  记者:那咱们现在老说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全世界有这么一个标准,我们国家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应该我们是根据这个联合国的一个标准,过去我们用的是60岁,60岁是10%以上是进入老年型社会,我们按照这个60岁的话,大概是1999年全国进入这个老龄化社会,然后现在这次六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们用的国际上发达国家通用的一个标准,65岁,65岁是7% 这样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我们也是已经进入这个老年型社会。

  记者:一旦进入到了老龄社会之后,那整个现在我们国家的养老的模式,还有这个社会保障的模式跟老年人真正的需求之间就会有一个的差异了。

  陆杰华:应该说差异比较大,我们说中国的老龄化不像发达国家,也不像一些发展中国家,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人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就进入老龄化了,再一个就是我们这个规模比较大,1.7亿多一点这样的总的人口,再加上我们的制度安排,我们没有未雨绸缪,就是在没有老龄化的时候,我们就做好了各种准备。我们现在是现在边富边去制定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的出台。

  解说:刘倩经营的养老院在硬件档次上在昆明算是中等,现在她最想做的就是让这里的硬件条件更好一些。

  记者:政府现在有补贴吗?

  刘倩:有啊。

  记者:每个床位大概是多少?

  刘倩:每一个床位每个月是30块钱。

  记者:你虽然提供的是一种可以说是公益服务的这么一种服务,但毕竟是私人投资?

  刘倩:私人投资。

  记者:私人投资的话就应当投进去的钱,我要看见它有利润回来,这样的话呢,才有可能做下去。你现在说这个利润很微薄,甚至几乎没有。

  刘倩:几乎没有,对。

  记者:那赔钱你也会做?

  刘倩:赔钱也会做,但更何况现在我没赔钱,因为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服务项目,就是学生中餐配送,那么那边还有利润,还可以推动这个整个公司的发展,如果敬老院如果能够把康复和养老这块结合起来,那就是最好的了,但是我现在除了娱乐养老,这些我们都能够满足老人的要求,但是医疗这一块确实还是处于一个缺陷吧。

  解说:客代会每周例行的说明会还在进行,金曦公司为他们勾画的养老愿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死去,老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疑惑。

  记者:您觉得是他们的运营模式本身就有问题,还是说他们的运营的能力有问题?

  王受祜:两个都有。

  记者:那您觉得他们的出发点有没有问题?

  王受祜:出发点没有问题,他们被政府引进这个项目也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经营策略或者是他们的这种经营的这个能力不是很高明。

  记者:您现在看,根据您的了解,像他们的这种养老模式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

  王受祜:不完全是超前,是因为这个产业养老、养生的模式没有前车之鉴,没有成功的和失败的这种样板。

  记者:那他们就是实践者。

  王受祜:她是个实践者,又加上她本身的企业管理能力,还有加上客观因素,所以走入的绝境。

  解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客观上造成了一群人的痛苦,在老龄化社会已经开始到来的今天,市场的力量也正在促成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格局,然而金曦所经历的过程再一次提醒人们,养老的钱最重要的是安全,这是一个不能输的产业,因为养老产业的终极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