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爆管4小时路面积水1米深(图)

2011/9/9 5:45: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一辆校车在水中熄了火,交警赶来将其推出管道爆裂,自来水在压力作用下,把路面冲破了很多裂缝,水从裂缝中喷涌而出,持续了4个多小时,致使昨日上午的西安南北中轴线交通瘫痪。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未央大队两位民警见状,鞋也没脱,就跑到校车前,将孩子们一个个地往安全地带转移。

***推车。

***推车。

  一辆校车在水中熄了火,***赶来将其推出管道爆裂,自来水在压力作用下,把路面冲破了很多裂缝,水从裂缝中喷涌而出,持续了4个多小时,致使昨日上午的西安南北中轴线交通瘫痪。

  自来水主管道凌晨爆管

  昨日清晨5时许,王师傅早早起来锻炼。他自东向西在玄武路慢跑着,距离未央路约100米时,他注意到地面有很多积水。水是从西边漫过来的,玄武路大概有20米宽,水流几乎占满了整个路面。

  王师傅贴着墙角小心翼翼地走到未央路上时看到:未央路和玄武路东北角的慢行道上爆管了,地面裂开了好几道口子,呈现出黄色的自来水从地下涌出来,未央路上的积水已经很多。后经西安水业运营有限公司确认,爆管的是自来水主管道。

  其实最早发现这里积水的是附近的保洁员,“凌晨4时许就爆管了,水势越来越大,形成积水。”

  未央路积水达1米深

  从爆裂的管道中汹涌而出的自来水向西涌向玄武路,向南涌到档案馆前面的未央路,向北一直流淌到北二环的辅道下面。由于北二环辅道下面的地势较低,流水在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第六分公司前面的路面上积成一个面积在100多平方米的“湖泊”。

  上午6时许,记者赶到现场时,未央路和玄武路上的交通已经瘫痪,有20多辆车被“淹死”。从南向北的车辆行驶到档案馆门口,就被积水挡住了去路。公交六公司门口,已经有从北边驶过来的车辆“淹死”在水中。“想着能过,但是积水很深,足有1米多,行驶到一半就熄火了。”刘先生无奈地给拖车公司打电话寻求救援。

  早高峰南北中轴线瘫痪

  由于积水淹没了未央路的整个路面,不少行人脱掉鞋蹚水而过,一些小学生不慎踩空,就整个身体跌进了水里。上午7时30分许,自来水抢修人员出现在爆管处周围,开始设置防护栏,禁止行人从爆管处通过。

  此时正是交通早高峰时间,***打开未央路的中央隔离带,让从南向北行驶的车辆在爆管处掉头。虽然进行分流,但仍有很多车在这里堵死了。

  积水从肖家村东口的小道一直向西流,流到了文景路。西安市公安局***支队未央大队副大队长梁春毅说,从凌晨4时许,爆管的水流就对交通开始产生影响,档案馆前面至北二环之间的路面积水严重,南北中轴线、文景路的交通都瘫痪了。未央大队出动了30余警力,内围救援被“淹死”车辆,外围20余警力南段从凤城南路、龙首村十字将车辆向东西分流;北段从凤城一路向北二环分流,北二环桥下面的车辆也从辅道向东西分流。

  很多市民反映,由于爆管影响交通,他们上班迟到了。

  周边近千居民用水一度中断

  受水管爆裂影响,昨日上午,西安市档案馆、公交六公司附近以及玄武路西段近千用户用水受到影响。经过抢修,上午8时30分许,爆管处的水流渐渐变小,最后水流停止。上午9时许,未央路的交通逐渐恢复正常。

  爆管后,西安市天然气总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爆管处进行检测,确认天然气未出现泄漏。

  昨日上午10时许,由于紧急从北二环调运了水力,玄武路西段周边近千住户已经恢复正常供水,而爆管处的输水主管道预计今日可恢复正常供水。

  这些场景让人温暖

  村民引导市民过积水

  肖家村东口和未央路接壤,昨日村子也被水侵袭。当时,很多市民试图从这个路口穿过未央路,但路口有一个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肖家村村民肖栓绳、肖惠群等拿着木棍,分别站在南北两端,劝阻那些不知道路况又想强行通过的市民。如果谁真的有急事,他们还会帮助其通过。

  村民的行动感动了很多市民。一名中学生过了路口后,感动地说,“没有他们的帮助,上学肯定要迟到了。”

  ***转移被困小学生

  9岁的王科住在凤城五路,在西七路一所学校上学。昨日上午7时许,王科和18名同学一起乘坐校车,刚过了北二环,迎面就看见未央路上“汪洋般”的积水了。校车司机试图通过时,车在半路熄火了。19名学生被困积水中。

  西安市公安局***支队未央大队两位***见状,鞋也没脱,就跑到校车前,将孩子们一个个地往安全地带转移。转移用了约10分钟,孩子们安全了,***们的衣服却湿透了。

  环卫工人义务捡车牌

  一些冒险闯过积水的车辆将车牌掉在了水中,通过积水后,司机又停下车去寻找车牌。

  一名环卫工人看到一个车牌在水中漂着,而车牌主人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环卫工人蹬着三轮车冲进水中,弯下身子寻找车牌。据了解,上午7时到8时许,他捡了七八个车牌,都交还给了车牌的主人。有车主掏出现金想感谢他,他都挥挥手说,不用了,不用了。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卿荣波 采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