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宣传部长通过自己所管理的微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动态。
邓鸿是南京某高校的一名辅导员。每天上午八点半上班,他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人人网与微博。在他的好友列表中,头像大多是一张张90后年轻面孔。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交网站兴起,高校老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悄然变化,在社交网络上,老师们发现课堂上听话、乖巧的学生往往会是另一番面貌。通过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站,这些在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老师能够了解到学生们从不轻易表露的喜怒哀乐。
实习生 张可 陆康洁
本报记者 蔡蕴琦 张琳
“哥”玩的是潜伏
谁没去上课谁家里出事
“一切尽在掌握”
邓鸿今年三十出头,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已近七年。早在2007年底,人人网还叫“校内”时,他就注册了一个账号,并填写了个人信息。很快就有学生在“推荐好友”列表中发现了邓鸿,并加为好友。“当时我上人人网只是随意浏览,打发时间。”由于当时使用人人网的学生并不多,网上比较平静,所以邓鸿只是偶尔想起来了才会登录,个人主页也很少更新。到2008年底,整整一年时间里邓鸿只更新了三条状态。
2009年是人人网红火的一年,学生们开始大量注册使用,网上的生活开始热闹丰富。现在,邓鸿是该学院2009级学生的辅导员。一天,他无意间登录人人网,发现竟有近百个好友申请,其中大部分是2009级的学生。“从那时起就开始经常上人人网了,”邓鸿说,“因为我发现,学生喜欢把自己生活的琐事、趣事发布在人人网上。”
邓鸿玩人人的方式与学生们不同:长时间在线,但很少“冒泡”。只要在办公室里一闲下来,邓鸿就会登录人人网。但他很少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浏览学生的信息上。
“比如,小王今天又睡过头了没去上课,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次了;小李两个月里换了三个女朋友;小张最近的状态比较低沉消极,可能家里出了什么事。”邓鸿坦言,这些“八卦”都是通过学生每天更新的状态或日志获得,如果依靠传统的开会、谈话等方式,这些事根本无从知晓。他告诉记者,他会根据这些状态、日志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会主动找学生谈心。“我会问小王是不是最近游戏玩得太疯了;提醒小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等等。”
邓鸿认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而社交网站上学生的动态就反映了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情况。“现在微博火了,我赶时髦注册了微博账号,还在上面找到了不少学生。”
扬大宣传部长
在人人网上“抓”夜猫子
扬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的薛小平部长也是个潮人,生于1965年的他潮味十足,一丁点也看不出是个奔五的人了。“要和学生相处,就要走近学生,与生共舞。不是刻意潮,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融入潮流,避免out。”
他管理的“扬州大学在线”的微博已经有上万的粉丝了,扬大的很多学生一旦遇着点事情,就要@下扬州大学在线,请求转发。每一条,薛部长都会细细读后并回复,“微博开通后,我的工作量大了三分之一。”
一次,一位河南高考生遭遇招生诈骗的事情,@扬州大学在线私信后,薛部长半夜12点多给招办主任打电话确认录取信息,并连夜给学生回复。还有的学生开学的时候反映菜价涨价问题,他便找到后勤部门询问,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除此之外,微博和人人网也成了他监督学生的重要平台,“我经常在人人上抓到夜里十一二点不睡觉的,比如王虹,我发现后就色厉内荏地‘命令’他们下网。”说到这,薛部长不禁偷笑了下,“但是还是有学生跟我玩游击战术,他们有时谎称下了,结果我半小时再上人人,又发现他们的踪迹了,比如张扬,然后我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薛部长点起名来是毫不留情,但是私底下和这些学生却是非常好的朋友。
有学生表示,他们其实还是很欢迎老师注册社交网站的账号和大家一起互动。在网上,大家可以改变平时刻板严肃的面孔,嬉笑怒骂,自由交流。“现在注册账号的大多是辅导员,我们还希望更多专业课老师加入进来。”
“潜伏”也要杀手锏
搬宿舍网上起风波
先“搞掂”学生“小领袖”
邓鸿发现人人网上学生们的发言很多,但很杂乱,有的是学生原创,有的是相互转发。“每个人都看一遍实在太麻烦,后来我发现只要盯紧学生中的‘舆论领袖’就行了。”他解释说,这类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评论,由于见解独到,受到其他学生的追捧,状态、日志的转发数量比较多。作为“舆论领袖”,他们的观点会影响很大一批同学。
上学期期末时,学校安排邓鸿所在学院的2009级男生搬宿舍。消息一传出,人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学生们都不理解这个安排,表示要抵制到底。当时正值期末考试,为了尽快让学生们安心复习,邓鸿找到黄璜。这名男生就是邓鸿所说的“舆论领袖”,在“搬宿舍风波”中,他每天在网上呼吁大家抵制学校的安排。邓鸿知道,只有把黄璜说通,自己的工作才能继续下去。为此,他特意抽了半天时间找黄璜谈心。
“我向他介绍学校这次安排的目的以及整体规划,同时表示搬宿舍确实会给大家带来不便,我也会尽力去找负责老师协调。”邓鸿告诉黄璜,此时最重要的是期末考试,为这件事分心不值得。一番苦口婆心,黄璜终于被说通了。当晚,他就写了一篇日志,呼吁大家相信学校会做出合理安排,与其无休止地抗议,不如静观其变。日志发布后,学生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几天后,网上抗议的声音渐渐平息,大家都进入了复习迎考的状态。最终,在邓鸿的斡旋下,学校换宿舍的安排被取消了。
“潜伏”被识破不可怕
就把学生当网友呗
“其实,我们学生早就知道老师注册社交网站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动态,”黄璜说,“但我从来不在意。”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心里有话是憋不住的,“我不会因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论或者自己的动态被邓老师看到,就噤若寒蝉。”登录人人、微博等社交网站是黄璜每天必做的事。“我一般先浏览当天新闻,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评论发表在网上。”时间一长,周围的同学都觉得他有思想,也敢说。邓鸿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之一。
“辅导员的职责就是管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潜伏’在社交网络上,观察学生们的动态,这无可厚非,我们学生也理解。”黄璜表示,社交网络确实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很大作用,通过这个平台,辅导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在上学期的“换宿舍风波”中,黄璜被辅导员叫去办公室,他原以为会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没想到走进办公室,听到邓鸿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是来听你宣泄的。”原来,通过“潜伏”,邓鸿理解了换宿舍带给学生的不便以及学生心中的不满。“听到这话,心里觉得暖暖的,我立刻明白邓老师会尽力帮我们的。”黄璜说。
当然,对于老师们玩“潜伏”也有心存芥蒂的。南京林业大学的李同学一直认为自己很“愤青”,几乎每天都要在微博上唠叨、感慨几句,“人心不古”、“人情冷漠”、“我要咆哮”等语言频繁出现在他的微博页面上。可是不久后,他也不得不收敛了,因为团委书记根据资料查找,关注了该学院的几乎所有同学。“从此以后,我便很少发些关于学院学习生活的各种不满的状态了,没有这些的话,也就大都是无关痛痒的了。”
邓鸿对此表示,“潜伏”被发现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真的把这些90后的学生们当成网友看待,让学生觉得这不是在监控大家,而是在关心大家。
90后的标签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孩子。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但90后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更加人本化的一代
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尤其是现代化的成就在逐渐彰显人的价值。成长在这种氛围之下的“90后”,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将是极其鲜明和强烈的。例如,更加热心公益事业,更加反感对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变态。
更加个性化的一代
中国社会正在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变迁,同质社会塑造的是从众人格;而异质社会塑造的则是自律人格。从众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则是它的个性化。“90后”将是大力张扬个性的一代,这种个性张扬将从衣着、发型等个人生活领域向参与、表达等社会生活领域扩展。
更加世俗化的一代
当社会的理性化趋势不断扩张的时候,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等所导致的紧张、忙碌,使得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接近自然,人更多地是存活于当下,较少知道何谓超越性的关怀和终极性的追求。
更加娱乐化的一代
娱乐社会的勃兴,不仅表现在娱乐明星产生的周期缩短,而且表现在娱乐成为一种大众共同的消费品。处在这种背景下,娱乐从一开始便成为“9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引领社会的娱乐潮流。
分析指出,90后大多具有如下的特点:
1、平均智商超过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