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再次开始了搜寻“假周刊”行动。
这一次,记者根据当地朋友和一些传销人员提供的线索,划定了搜寻“假周刊”的范围,即传销人员比较聚集的一些小区。
“前些日子政府把这里的书报摊都给查了,没收了不少‘那样’的书,你要是想买啊,我告诉你一个地方:长青路夜市。”下午3点左右,在某花园小区门前,见记者手里拿着一本“中国体验经济”(亦是非法出版物),一个操着广东口音的女人告诉记者。
当天晚上8点,记者来到北海市长青路的夜市出版物市场。在拥挤而肮脏的马路上,铺在地上的书报摊一溜排开,林林总总各种非法出版物铺了一地,其中冒用《中国经济周刊》LOGO、红色封面的非法出版物显得格外扎眼。
记者观察了一下,光顾书摊的顾客中,买资本运作方面盗版书的人不在少数,在众多非法出版物中,“假周刊”最畅销。“‘假周刊’之所以畅销,一是和其他出版物比,《中国经济周刊》的名头最正宗,最有说服力;二是除了冒用《中国经济周刊》LOGO以外,在封面上还有这样的导读:‘中国经济周刊对异地纯资本运作的权威调查’,这很能唬人的。”陪同记者的当地人刘先生分析说。
记者花10元钱买了一本“假周刊”。仔细端详,发现其制作及印刷极其粗劣,除了冒用《中国经济周刊》封面,整本刊物从头至尾大力宣扬资本运作与连锁经营,版权页及刊载内容与《中国经济周刊》无任何相同之处。在“假周刊”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者的照片被作为鼓吹传销的配图,中央出台的关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被歪曲为“政府在支持传销”;甚至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揭露纯资本运作丑恶嘴脸的专题片《老总复制的秘密》,也被说成是为了“掩护行业”。
4月19日,记者带着“假周刊”来到北海市委宣传部,说明冒用《中国经济周刊》情况,希望宣传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对冒用《中国经济周刊》名义的非法出版物进行调查与清剿。
对此,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表示,一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清此事,“冒用中央级媒体之名,从事非法传销勾当,这性质很严重,我们要安排专人暗访,顺藤摸瓜,一定挖出盗版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