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蔬菜是由主妇们选定的生产者种植的,她们称吃着放心。
从只能选择买或不买,到想吃啥菜找人种啥菜
□记者 游晓鹏 文图
阅读提示
为了吃到真正的安全菜,郑州的一群主妇正在尝试用选定农户、提前付款、共同购买的方式营造新的消费模式。农户必须按要求耕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相应地,也能以较高的价格提前拿到资金,安心生产。有心人会发现,这跟“卖米教授”何慧丽几年前所倡导的“包地购米”十分相似,不过,这个由消费者主动发起的联盟,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接更加易行,运行一年,已吸引百余家庭参与。
A
吃菜不用去市场买
新鲜蔬菜从地头直接配送到市区
连日的雨水让郊区的菜地变得泥泞不堪,进不得人,姚卫华有些着急。她的手机电话不断,原定周一配送蔬菜,不得不一再往后推。周三,天终于放晴,她赶紧联系农场,约好下地时间。
姚卫华是郑州市“乐和生活绿色消费联盟”的发起人。联盟并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而是一个消费者合作社,宗旨很明确,就是联合都市里的消费者,共同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生活品质,并提携弱势生产者。具体来说,就是主妇们抱团儿物色可靠的生产者种植安全蔬菜(粮食),并提前给其较高的回报。
“联盟选择农产品,给成员提供配送服务,提前收取的菜钱在支付配送成本、服务人员补贴等后,结余也会返还给大家。”姚卫华说,成立一年来,联盟已经吸引了百余家庭参与,每周要给50个家庭配送一次蔬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农产品团购。
上午9点,姚卫华乘坐租来的面包车来到了郑州北郊的大草帽农场,场主郭明亮和妻子正指挥3名妇女收菜。4亩菜地里,菠菜、萝卜、茼蒿、青菜、香菜等长势喜人,姚卫华虽是顾客,但也加入收菜行列,一刻未歇。
这一次,农场共收了6个品种约400斤菜,每户能配送6~10斤。郭明亮的妻子把每一份菜配好,装进标有姓名和地址的塑料筐里,斤两记在本子上。50份菜,将被送到市区内的6个配送点,然后由成员自行领取。
姚卫华介绍,联盟成员大多是家庭主妇,不少人相互熟悉,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每次配菜前,他们都先通过网络和短信联系,联盟还有一个公共邮箱,存有配菜记录,供人随时查阅。
将近中午12点,所有蔬菜全部分装好,面包车满载而归,穿梭于城区的大街小巷。家住东大街的张女士家是距离较远的一户,为此每次要额外多出20元的配送费,不过她觉得值,因为“菜吃着放心”。
主妇抱团挑选生产者
“所有东西你都知道是谁用何种方式生产出来的”
姚卫华的另一个身份是知名公益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成员,月初刚当选河南小组组长。2009年,她就曾接触“卖米教授”何慧丽,深受其农业合作社思想影响,想成立城市消费者合作社与之对接。不过,加速践行此事的直接原因却是“对市面蔬菜信任度的不断降低”。
“我是环保人士,也是一个母亲、全职主妇,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对我来说是大事,但如今的菜和肉吃着并不放心,农药残留、添加剂风波时有耳闻。”姚卫华最初在大草帽农场租了20平方米地自己种菜,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精力打理,于是冒出想法:为什么不能联合一些消费者,直接寻找可以信任的生产者来提供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安全蔬菜?
去年下半年,她在参加幼儿园家长会时与其他家长合计,大伙一拍即合。8月16日,联盟成立,十几名主妇成了最早的成员,她们首先选中了推崇有机种植并与大家相熟的郭明亮,在经历了3个月的磨合后,确定以半年为一期,订一份菜预付1560元,农场提供总计不少于240斤时蔬的模式。“这笔钱,1200元直接打给农场,360元交给联盟,作为配送成本。”姚卫华说。
联盟也在物色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他们通过亲友找到了偃师的三位农民,经过两次登门考察,确定由他们提供杂粮。此外,姚卫华也在网上联络外地的环保支农人士,选定有机产品,将信息发布在博客中,供成员们团购。
姚卫华家小区内一间10多平方米的报亭,被租下当做绿色联盟的储存间,里面堆放着团购的各种杂粮和酱油、蜂蜜等。记者看到,这些产品的包装大多很朴素,最具特色的是标签都注明了产地、生产者等信息。蜂蜜是偃师农民李振伟做的,莲藕和大米是兰考南马庄合作社生产的,环保达人田桂荣所在村庄的合作社也提供了玉米糁、玉米面和红薯粉丝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通过物流运来的几袋红米,标注由广西横县南乡农民徐敏种植,所用农家肥及防病虫、除草方式也写得清清楚楚,并留有手机号码。
“所有东西你都知道是谁用何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特别是蔬菜,成员可以随时去农场查看有没有用农药或化肥。你付出的是稍高一些的价钱,收获的是安全和相互信任,还有对耕地的保护。”姚卫华说。
C
三户农民的新奇经历
市民进山找上门来签订高价购粮合同
对偃师县来定村农民李振伟来说,最近一年的卖粮经历有些新奇。祖辈居住的这片山地因为贫瘠,吸引不来企业和矿场,却意外获得了城市里一群主妇的信赖。
今年年初,专程从郑州赶来的姚卫华等人在村里村外走走停停,确定附近没有污染企业和大规模使用农药的传统后,与李振伟签下了一纸合同,请其生产小米、黄豆、绿豆、黑豆、小麦、花生、玉米和蜂蜜等,价格比普通收购价高至少1.3倍,条件是绝对不用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作物收获后通过物流寄到郑州,运费由绿色联盟负担。
按照这种要求种植,大豆至少要减产一半,玉米、小麦也要减产四成,而人力却要多费很多,李振伟并不能确定要价多少合适,但城里买家的诚意让他记忆深刻:小麦的市场收购价是一斤1.04元,李振伟要价1.2元,对方添了一角钱,定为1.3元;黄豆的市场价是一斤2元多,他报价3元多,对方提高至4.5元。
“小农的种植是有风险的,绿色联盟的理念就是消费者对生产也要负责任,分担风险,适当提高价格,是为了让他们安心生产,也是对这种种植方式的保护。”姚卫华说。
不久,李振伟家种的粮食有些供应不及,自家酿的1000多斤蜂蜜也很快卖完,村里另外两家被认为诚实可靠且家养牲畜(可自产农家肥)的农户也加入进来。半年多下来,三户农民总共卖了6000元的杂粮和蜂蜜。
李振伟坦言,这样的活儿并不好干。因为要一担一担地把农家肥挑上山,他家的作物总是比别人家的晚播种一星期。算下来,并不比往年多挣多少钱。不过李振伟却乐此不疲,村里的动物粪便自从化肥出现以后就成了垃圾,常被倒入河里污染水质,如今重新被利用起来。而三户农民也在影响着其他村民,给庄稼用化肥的还有,但打农药的少之又少,这对业余养蜂的他来说很重要,“少毒死了不知多少蜜蜂”。
D
主妇与小农的温情互动
台湾主妇联盟的“苹果醋故事”
事实上,绿色联盟推行的定制蔬菜模式在发达地区已行之有年。著名的台湾主妇联盟,上世纪90年代起就尝试直接向农户购买零农药残余产品,买卖双方协商价格和产品标准,提前支付资金,联盟结余由所有会员共享。至今,主妇联盟已发展至3.7万名会员,覆盖整个台湾。
姚卫华表示,绿色联盟的目标就是主妇联盟,眼下她一人已忙不过来,刚刚成立了由9名热心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负担日常采购。
台湾政治大学助理研究员于有慧女士是主妇联盟的资深会员,入会已10年。本月初,她曾到兰考进行农业考察,在了解到郑州也有类似消费联盟之后,表示看好。“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消费者走进卖场只有买或不买两种选择的局面,可以直接决定产品标准,吃到放心菜;对小农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扶持,提前拿到资金保证了生产投入,避免了市场风险,更能保护一些传统生产方式不会消失。”
据于有慧介绍,台湾主妇联盟每年都会组织4次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交流活动,还有专职人员抽检产品,因此会员对联盟有着绝对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甚至有了许多温情互动。“有一年刮台风,果农的苹果都被吹落,没办法再卖,损失惨重。但主妇联盟觉得还有办法,把这些苹果买来做成苹果醋,并在包装上写上这段故事,一样受到了会员的追捧。”
而对绿色联盟来说,这种互动刚刚开始。他们曾请河南农大的教授去给生产者免费传授有机种植技巧,而郭明亮也一直在压抑涨价的冲动:“赔钱也不能再涨价,一涨就更难推广有机菜。我要是做不下去,这么多朋友以后吃什么?”
(价格不菲如何还“赔钱”?农产品入户配送模式为何近年“井喷”?安全菜如何真正让人放心又让普通人吃得起?请关注“抱团寻找安全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