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1网络推荐候选人名单

2011/12/19 14:15:38 作者:大麦 来源:女物情感网
高金磊出生在湖北农村,为了高金磊念上大学,家里卖掉了栖身20余年的房子,两个姐姐也退了学,都期望他最后跳出农门。十二年,4000多日子,孟佩杰不仅仅在生活上照顾了养母刘芳英,更重要的一点是,她的存在让刘芳英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

谢晓君

刘发英

   胡忠 谢晓君夫妇 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

   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刘发英 托起大山希望的“英子姐姐”

   刘发英,女,41岁,湖北省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

   1991年,刘发英从湖北省枝城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申请支援边区。而这一去却是18年。

   刘发英的这个决定也深受父亲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她的父亲毕业于武汉大学,自愿回家乡长阳当了一名教书匠,他常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每个山区的孩子都想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父亲的话在刘发英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她发誓一定要践行父亲的诺言。

   1991年9月,刘发英来到长阳黄柏山陈家坪小学报到,两条板凳、一块木板、一堆稻草为她安了窝。

   2005年秋,她在资丘镇白沙坪小学任校长,学校里有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不起书,面临失学危险,她为此苦心焦虑。一次她在接待了两位来自武汉“心之旅”的助学志愿者,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助学”的概念,从那时起,她开展了网络助学,发布资丘镇贫困学生的信息。

   截止2011年8月1日,共筹集海内外助学资金180多万元,长阳及周边县市725名大、中、小学生得到“英子姐姐”的资助,不再为“上学难”而发。

   如今,说她不务正业的人少了,问她善款下落的人也少了。起初四处碰壁的她,用锲而不舍的信念和透明公开的流程,赢得无数人的信任。在她的感染下,已有21个志愿者加入到刘发英的网络助学团队,其中有退休干部、中小学校长、摄影爱好者、作家和律师等。

上一页12345 ... 下一页 下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