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女学校校长欲借钱买校车(图)

2012/1/18 14:13: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父亲去世后,宋韶光成了崇文学校新校长,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希望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地教育。据了解,15年来,烟台崇文学校共计减免学费130余万元,学校无任何条件接收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目前从崇文学校走出的学生已经数千名。

崇文学校老校舍前,学生们在排队坐以前的校车。

崇文学校老校舍前,学生们在排队坐以前的校车。

  本报1月17日讯(记者 鞠平) 今年1月初,烟台崇文学校的宋校长找到本报求助,这个在烟台“自力更生”15年的打工子女学校现在面临一个困境,因为学校的校车已经运行10年,按照规定已经不能再运行了,而学校抽不出资金购置校车,宋校长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哪怕是借点钱帮他们度过难关,以后学校慢慢还债,让学生们在新学年能坐上校车。

  1月4日下午,烟台崇文学校的学生们正在上课,记者走进了这座学校,朗朗读书声从漂亮的教学楼中传出来,一楼的宣传栏里挂着学校15年校庆的照片。在教学楼前,排着已经“退休”的三辆校车。

  校长宋韶光看着校车,目光里满是惆怅。他告诉记者,这三辆车已经运行10年了,按照相关规定,作为校车它们必须“退休”。目前学校已经不提供校车了,几百个学生只能挤公交车或者等父母接送。令人担心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坐公交车不安全。可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地来烟打工的,一般工作挺晚,下了班再来接学生也不方便。

  “现在快放寒假了,我们跟家长说明了情况,家长也能理解。可是过完年就是新学期了,如果筹不到款,几百个孩子一年都要挤公交车,这太安全了。”在崇文学校工作了十多年的赵副校长一脸忧愁地说。“我们想买三辆校车,但一辆要50多万,这一百多万短时间内根本就凑不起来。”宋校长说,他希望能有企业给学校赞助或者借给学校一部分钱,或者是银行能贷给学校一笔购车款,他们以后分期归还。

  学校借钱买校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有点离谱。可是宋校长告诉记者,从他父亲用自家的积蓄创立了这所学校开始,学校能发展到今天,多部分都是靠父亲和他借出来的。这几年,学校因学生的增多有了盈利,他本想攒上一两年再更新校车,但忘了校车已经到了使用年限。

  老校长走亲戚后做了一个梦 成就了一群孩子的上学梦

  在宋校长的讲述中,记者逐步走入了崇文学校15年的创校史,可以说,当初一个辞职民办教师的梦成就了今天几千个打工子女上学的梦想。

  烟台崇文学校的创始人宋任平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因为一次走亲戚,因为做了一个梦,最终他耗尽一生的积蓄和半生的精力,创建了烟台崇文学校。

  宋韶光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父母都是民办教师,那时候民办教师工资很低,随着他和姐姐长大,家里总是入不敷出。干了12年教师的父亲为了养家辞了工作,但他知道父亲一直很爱教师这个职业。父亲辞职后“下了海”,开了一间摄影培训学校教人照相,生意很好。

  “1994年是父亲人生转变的一年,他到幸福九村附近走亲戚,看到街上有很多孩子在玩。后来才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地来烟打工的,交不起借读费,市区学校也不愿接收这些孩子。”宋韶光说,父亲回到家后一直很沉默,当晚上还做了梦,梦见自己在幸福九村建了学校,孩子们在学校里开心地读书。

  宋韶光说,就这样他父亲决定拿出全部的积蓄建学校。1995年,父亲在幸福花了6万元租用了校舍。一开始只设了一个小学班,叫做希望小学,学生不到10个人,连父亲和母亲在内教职工一共8人,后勤杂物全是他的母亲负责。1997年,学校得到教育部门的正式批复,更名为烟台崇文学校。那时候每年过年,父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出去找人借钱,好给学校的老师发工资。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

  “最难的时候,他们家过年没米没面没菜,一家人就坐在炕头上硬挨。”赵副校长说,当年老校长为学校付出了一切。2004年,因为操劳过度,老校长去世,他的儿子宋韶光成了烟台崇文学校的新校长。

  别人继承家业似乎都意味着获得大批的财富,而对于宋韶光来说,他继承的是一大笔的债务、一份沉重的责任和父亲深深地遗憾。

  新校长曾为学校放弃读大学  如今他想给学生更好的教育

  崇文学校在宋韶光年少时的记性里并不美好。父亲下海后,家里的生活一度非常富足。宋韶光说,小时候自己没有吃过苦,可从父亲办起了学校,家里的钱全投进了学校,还要四处举债。1999年,宋韶光高中毕业,本来可以考大学,可父亲宋任平却让他先去打工挣钱。就这样,他和姐姐两人打工挣钱养家,多余的钱都投给了崇文学校。直到两年后,学校的经济好了一些,宋韶光才参加了高考,考进了鲁东大学中文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是在崇文学校中感受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宋韶光慢慢理解父亲,并成了父亲最大的支持者。

  2004年,随着来烟台打工人员的增多,崇文学校的学生也日渐增多,原来的校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教学楼,成了宋任平最大的心愿。

  然而因过度操劳,宋任平身体每况愈下,病倒后再也没有起来。2005年,宋韶光通过多方游说,幸福一家建筑公司感动于父子二人创办学校的不易,同意垫资建设教学楼。同年11月,新的教学楼全面投入使用。说起这些,宋韶光有着深深地遗憾,父亲听说要建教学楼的时候高兴得哭了,可惜他没能等到教学楼建成的那天。如果父亲能看到崭新的教学楼,该多么高兴。

  父亲去世后,宋韶光成了崇文学校新校长,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希望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地教育。2008年,宋韶光又创办了烟台崇文幼儿园,形成了学校从幼儿、小学、初中连贯教育的独特特点。

  学校过得很难对学生却很大方 15年来累计减免130多万元学费

  崇文学校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学校的收入来自两部分,一是学生们的学费,二是社会的赞助和捐助。几年来,由于被宋氏父子所感动,不少企业和市民对崇文学校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学校最主要的收入还是学生的学费,对于这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学校却经常减免。

  “几年前,物价局给我们定的收费标准是600元一学期,考虑到学生们的家庭状况,我们最后定的是一年460元,家庭条件差的还要减免一半,特别贫困的学生则实行全免。”分管教学的赵副校长说道。由于又减又免,到了年底,学校的经济总是特别困难。“我们很多老师到了年底都会要求暂时别发工资了,因为大家知道学校没钱,学校最有钱的时候就是刚开学收费的时候,所以我们都等着开学再领工资。”赵副校长笑着说。

  “来这里教书,工资是少了点,可心里觉得很充实,是在做一件好事吧!”一位老师笑着说,她喜欢这里,即便工资低,她爱这里的孩子。

  据了解,15年来,烟台崇文学校共计减免学费130余万元,学校无任何条件接收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目前从崇文学校走出的学生已经数千名。

  令宋韶光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办学水平不断被认可,学校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前几年是一两百的增加,这两年甚至一年要增加三四百名学生。由于学生的增多,学校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投入,让学校的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让每个打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同等教育。”这是宋任平和宋韶光父子俩的梦想。

  □学校概况

  学校无条件接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烟台崇文学校始建于1995年9月,原名为烟台希望工程学校,1997年11月7日由烟台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文准许成立,并正式更名为烟台崇文学校,隶属芝罘区教体局主管。

  学校办学性质为社会力量办学,招生权限为幼儿教育、1-9年级九年义务教育,招生对象重点为外来入烟务工从业家庭子女,是烟台市唯一一所无条件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民办学校。学校办学宗旨为“面向整个社会、面向普通百姓、面向子孙后代、面向祖国未来”。学校实行“低收费、严管理”的办学原则,以“合力撑起孩子们成长的蓝天”为校训。多次获得烟台市“市级一类学校”、芝罘区“民办教育一类学校”、“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办学工作先进单位”、“诚信办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校学生1500余名。学校经过长期严格的筛选,目前已经组成了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3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平均教龄在10年以上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体比例的40%。

  学校两任校长简介

  宋任平:男,学校创始人,山东栖霞人,曾任栖霞市唐家泊镇麻地完小、东野联中、西三叫联中民办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12个寒暑。1995年自费在烟台幸福创办学校,1997年该校获得批文,烟台崇文学校成立。2004年因劳累过度去世。

  宋韶光:男,汉族,山东栖霞人。本科学历,2000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我会努力追随父亲的足迹,为打工子女撑起一片蓝天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