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因未考好怕被责骂躲入车棚90个小时(图)

2012/1/21 12:17: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摄影 见习记者 陈荣辉  1月18日,微博上出现了一则寻人启事:家住宁波市镇海区的13岁初一男生宇浩于1月16日中午,在学校附近失踪,家人疯狂寻找线索。逃避型,大部分离家出走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免受打骂便一走了之;

赶到的爸爸,看到正在学校接待室里休息的儿子,泣不成声。

赶到的爸爸,看到正在学校接待室里休息的儿子,泣不成声。

贴在家门口的纸条。摄影 见习记者 陈荣辉

贴在家门口的纸条。摄影 见习记者 陈荣辉

  1月18日,微博上出现了一则寻人启事:家住宁波市镇海区的13岁初一男生宇浩于1月16日中午,在学校附近失踪,家人疯狂寻找线索。

  3天过去了,家人、学校几乎把镇海翻了个底朝天,宇浩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音讯全无。就在家人做好最坏的打算时,昨天上午,一个好消息传来:孩子在学校附近的小区车棚里,找到了!

  他说,一开始躲起来,是因为看到了很像爸爸的人,后来,就是想等爸爸气消了再回家。

  记者 俞莹 摄影 陈荣辉

  记者手记

  原来顺从都是因为害怕

  开始,我以为孩子只躲在同学家里,或者网吧里。但随着种种猜测都被推翻,我的内心也陷入不安。

  陈胜曾和我说,两三年前,因为宇浩没有按时回家,狠狠扇了他两耳光。之后,孩子就乖了,对父母言听计从。现在想来,原来顺从都是因为害怕。

  1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一个学生心理专家说过,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再用命令口吻,应该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

  总算,在龙年春节到来之前,宇浩一家,终于开开心心地团聚了。毕竟孩子的平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有点怕,要躲一下

  就没再出现

  宇浩的父母是从安徽到宁波创业并成家的新宁波人,37岁的爸爸陈胜开了家公司,32岁的妈妈王娟全职在家照顾儿子。一家人有房有车,生活还算滋润。

  1月16日晚,陈胜见儿子没有回家,马上去派出所报了警。那一夜,夫妻俩都没有合眼,竖直了耳朵听门外的动静,只要听到楼下有开门声,两人立刻就抢着去开门。

  可是,宇浩并没有回来。

  王娟说:“16日上午,学校举行休学仪式,孩子从学校出来大概是11点左右,监控里可以看到,他和两个同学上了公交车,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了书,又乘公交车回到学校,在学校附近,三人分开。听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儿子看到一个人,有点怕,说要躲一下,之后就没再出现。”

  宇浩不见了,宇浩的家人每天带着印有宇浩照片的寻人启事,在镇海的大街小巷打听孩子的下落;宇浩的班主任郑伟伟也联系了老师和同学,分头上街寻找,大小网吧、医院、公园……能想到的地方,都去了,却没有找到。

  1月18日晚,我在宇浩的家门口看到了一张纸条,是妈妈写的:“宇浩:爸妈不会骂你的。你回来就好……”

  王娟说,儿子从不上网,如果他是躲起来了,很有可能是因为他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怕被爸爸妈妈说,所以不敢回家。

  90多个小时

  一直躲在只有一张床的车棚里

  19日,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寻找宇浩的消息,几天下来,有700多热心网友担心着孩子的下落,友情扩散,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早日回家团聚。

  昨天上午11点左右,镇海环城西路附近的一家小店老板看到寻人启事后报警,称看到过上面的孩子。

  此时,招宝山派出所里,学校的两位老师正在***的帮助下查看监控,监控里显示的范围,正好就是小店的位置。

  ***、老师紧急行动,找到了小店老板,正好老板的孩子和宇浩一起玩过,大家在孩子的带领下,很快就在附近一个老小区的车棚里,找到了宇浩。

  班主任郑伟伟说:“那个车棚很小,里面只有一张床,上面还有被子,估计以前有外来务工者住过,后来回家了,就空下来,孩子就一直躲在这里待了好几天。”

  躲起来那天

  他看到了很像爸爸的人

  老师们把宇浩带回学校,***立即通知家长。老师给宇浩买来了蛋糕、饼干、巧克力和方便面,“看得出来,他很饿,拆开包装就大吃起来。”郑老师说,怕家长看到孩子情绪太激动,再出意外,他先和宇浩谈了心。

  宇浩告诉他,16日那天在学校附近,他看到了一个长得很像爸爸的人,以为是来接他的,就赶紧躲起来。之所以害怕爸爸,主要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

  郑老师说,其实,宇浩这次考试的成绩虽然比平时有所下滑,但差距并不大,可孩子很怕被爸爸骂,“他说,他后来也很想回家,但在外面躲了几天,害怕自己不回家的事,引起家长更大的怒火,所以干脆就一直躲在车棚里了。”

  妈妈曾反复去他躲的小区找过

  都没遇到

  昨天,得知找到宇浩的消息,先赶到的爸爸,看到正在学校接待室里休息的儿子,泣不成声。

  他的手里还拿着几张寻人启事,看到孩子一切安好,连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爸爸不会对你怎么样……”

  不久,一直穿着宇浩的旧运动鞋,四处寻找宇浩的妈妈也赶到了,捧着儿子的脸,左看右看,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

  妈妈说,宇浩躲起来的这个小区,她骑自行车反复去找过,但正好没遇到。不过,他们有给附近的小店发过两次寻人启事,后来正是这家小店的孩子与宇浩一起玩过,小店老板觉得与寻人启事有点像,才报了警。

  宇浩说,如果当时看到妈妈在找他,他会叫住妈妈,跟妈妈一起回家。然而,这些天,他一直躲在这个车棚附近,哪里都没去,对大家找他的事,一无所知。

  在学校门口,宇浩的奶奶也在姑姑的搀扶下赶来了,全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为什么躲起来?

  他就是想等爸爸气消了再回去

  一个人待在晚上连灯也没有的车棚里,难道不害怕吗?在车棚里待了这么多天,难道不想家吗?下面是我和宇浩简短的对话。

  宇浩:“成绩单是15日拿的,考得不太好,妈妈是已经知道成绩了,她没有说我。但是我怕被爸爸知道……”

  我:“16日那天,有同学说你是为了躲避一个人藏起来的,你想躲谁?”

  宇浩:“那天,我看到一个看起来不好的人,我不太喜欢的人……”

  我:“什么样不好的人,是学校附近的混混吗?”

  “嗯……”宇浩犹豫了一下,“是的。”

  我:“车棚门没锁吗?里面有电吗?晚上害不害怕?”

  宇浩:“门没锁,我就进去了,里面有床,有被子,但是没有电,晚上很害怕。”

  我:“你宁愿躲在黑漆漆的车棚里,也不愿意回家见爸爸妈妈么?”

  宇浩:“就是不敢回家,啥也没想……至少,车棚里可以躲雨。”

  我:“在车棚里的这些日子都是怎么过的?”

  宇浩:“白天和旁边车棚里住的一个8岁的孩子一起玩踢球,他去吃饭,我肚子很饿,就忍着,但不想吃东西。后来,遇到一个大哥哥(正是这个孩子,给宇浩拿了粽子吃,回家后告诉大人,大人报了警),就和他一起看书,看笑话书。”

  我:“你从学校出来之后,和同学一起买了本《鲁滨逊漂流记》,你不回家,是想学他一个人单独闯荡吗?”

  宇浩:“嗯,有点……想学学他。”

  我:“想家吗?梦到过爸爸妈妈吗?”

  宇浩:“梦到过,梦到爸妈在哭,我自己也哭。醒来之后,有去找爸妈的念头,但还是没有那个胆量。”

  我:“如果没被人发现,你打算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吗?你知道过年意味着团聚么?”

  宇浩:“待在这里,我都不知道几天了,也不知道快春节了……但是,如果没被发现,我也打算回家了,就是想等爸爸的气消了,再回去。”

  爸妈在反省

  再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王娟说,找到孩子之前,全家都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了。“这次能找到他,而且人也好好的,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怎么会再责怪他、打他?”

  “我和他爸爸现在拼命在反省自己的错误,一定是因为我们平时太严格了,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以后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能满足他的事,尽量满足他,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思想,稍作引导,不会再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强加在他身上,不会再让孩子整天生活在害怕之中。”

  孩子离家出走

  是跟父母无法沟通的极端表现

  延伸阅读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孩子离家出走”,能搜到2,660,000条相关信息。

  比如:据相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青少年离家出走,正逐年呈上升趋势,而年龄,却呈现出低龄化。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有离家出走,或者有过离家出走倾向的,高达10%。

  又比如:2005年,湖北某校的15名初三学生集体离家出走。出走原因是在前一天的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担心受到父母责骂。

  孩子离家出走,已是一个急需引起家长关注的现象。

  有心理学家将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分为四种:

  向往型,他们大都是家中的宠儿,不惜离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目的”和“理想”;

  逃避型,大部分离家出走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免受打骂便一走了之;

  报复型,这类孩子因受到(或自认为受到)家长的不公平对待,因此用离家出走进行报复;

  盲从型,出于好奇心,或轻信别人的话,轻率出走。

  而且,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初中学生为主,男孩居多,也有女孩,会导致这一行为,既有他们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也有家长教育不当的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其实,孩子离家出走,是孩子跟父母无法沟通的一种极端表现。

  如果是以往家长过于强势,那么在孩子离家出走回来之后,希望家长能够示弱,跟孩子平等地沟通,给孩子承认感,给孩子尊重,如果过去伤害到孩子甚至打孩子,该道歉就要道歉。

  但并不能因此,就对孩子百依百顺,放任骄纵,尤其是不能实现“向往型”孩子离家出走的目的。

  所以,也有心理学家赞同一些家长借孩子离家出走的机会,“冷处理”一阵子,让孩子知道社会的多面性,趁机锻炼一下孩子,哪怕吃点苦、受点累,也不娇生惯养着,这样的孩子,更会和别人打交道,也更懂得父母的辛苦,更容易和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