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家举报副教授占用其研究成果

2012/2/21 10:57: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记者卓奇文 研究“打工诗歌”10多年的东莞文学评论家柳冬妩最近发现了一件郁闷事,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两年前竟然被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何轩拿来作为申请教育部基金项目的“筹码”,柳冬妩上个月在自己新浪博客上发表了《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下面简称《公开信》),同时向教育部发过去了这份《公开信》请求教育部介入调查。”  昨天,南都记者致电教育部社科司有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柳冬妩的《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教育部社科司已收到,并已转交专家组调查“预计这个星期能出调查结果。

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

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

  南都讯 记者卓奇文 研究“打工诗歌”10多年的东莞文学评论家柳冬妩最近发现了一件郁闷事,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两年前竟然被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何轩拿来作为申请教育部基金项目的“筹码”,柳冬妩上个月在自己新浪博客上发表了《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下面简称《公开信》),同时向教育部发过去了这份《公开信》请求教育部介入调查。昨天,教育部社科司有关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调查有望这个星期出结果。

  被人占用成果近两年才发现

  在东莞文学院工作的东莞文学评论家柳冬妩(真名刘定富,柳冬妩为笔名)在今年1月9日,于其新浪博客发表了一份《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下面简称《公开信》),曝光了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何轩擅自利用他(柳冬妩)研究成果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获得9万元研究基金。

  柳冬妩是东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在《读书》、《天涯》、《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打工诗歌”研究论文近百万字,出版有全国第一本“打工诗歌”研究专著《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中国“打工诗歌”研究》。对于事情的缘起,柳冬妩在《公开信》中称,何轩曾在2010年申报立项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打工诗歌”史论》,并在去年以研究打工诗歌为由来东莞两次调研。

  对何轩来莞目的,作为同行的柳冬妩一直存疑。今年1月6日上午,柳冬妩打电话到教育部社科司询问,得知何轩研究项目《中国“打工诗歌”史论》竟然擅自把他列进项目组成员,并擅自把他的专著《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中国“打工诗歌”研究》和一些“打工诗歌”研究论文作为前期研究成果。

  “我的研究成果对何轩拿下教育部基金项目肯定起到很多的帮助,要不他不会不经同意就将我拉入成员组,还把我的专著作为前期研究成果。”柳冬妩昨天对南都记者表示,该项目2010年立项之后,何轩曾来莞两次,都是柳冬妩盛情款待,“我把他当朋友,但他从未跟我提起此事,他把我蒙在鼓里,这让我很难受。”

  教育部跟进此事

  得知“受骗”之后,柳冬妩立即打电话给何轩。对于打电话沟通的细节,柳冬妩在《公开信》中透露,在电话中何轩虽然向他“道歉”,但却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把他列为项目组成员只是“形式”,说自己的行为是高校教授的普遍行为。这让柳冬妩更加愤怒,并向教育部社科司发去《致教育部社科司公开信》,希望教育部介入调查,柳冬妩表示,“我愿意为自己的投诉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也保留进一步以法律手段追究何轩侵权行为的权利。”

  调查

  项目获得18万资助金

  2月13日,南都记者从湖南理工学院人事处确认了何轩的身份,并从科技处了解到何轩获得教育部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打工诗歌”史论》,不但获得了教育部资助的基金9万元,还获得了湖南理工学院的资助9万元。不过,对柳冬妩反映的何轩擅自占用他人研究成果之事,科技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南都记者连日多次拨打何轩手机均无人接听,2月13日终于拨通何轩手机,但他在手机中一直以“听不清”为由拒绝回应。昨天,南都记者再次致电何轩手机,接手机的人称,“不认识何轩,手机号已换了主人。”

  昨天,南都记者致电教育部社科司有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柳冬妩的《致教育部社科司的公开信》教育部社科司已收到,并已转交专家组调查“预计这个星期能出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