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再度成为舆论热点。25日,有媒体报道称“汉代玉凳”出自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之手,之后另一媒体跟进采访时,他的说法却多有反复。最终,他表示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
记者采访发现,邳州高仿玉器技术成熟。业内人士称,仿古玉器行业在邳州“暗流涌动”,“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
“那东西是用AB胶粘合到一起的”
“汉代玉凳”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酵并持续升温,导火线是江苏邳州当地“拉呱论坛”的一则网帖。该帖2月22日详细列明了所谓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在邳州的生产制作过程,甚至也列出了最初造此玉凳的玉器商名称。该帖子描述说,“一个叫赵某某的人从2010年开始,历时3个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当时成本为50多万元。”
2月23日上午,在位于邳州城区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场内,业户们刚刚开始开门营业。街道两边多为两层的小楼。一楼是门面,楼上住家。几乎每家的店面内,都有至少一台甚至多台打磨机,工人们正忙着将玉器进行打磨抛光。
“少见多怪,那东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赝品。”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点鄙夷地对记者说,“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要达到以假乱真,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
在邳州有一个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是上世纪70年代邳州玉雕厂的厂长,在邳州玉器行业浸淫40多年。汪如棉表示,那件汉代玉凳是邳州一个年轻人造出来的。“在2010年制作的过程中,我还先后多次被请去指导,主要在造型和图案设计方面提一些建议。”关于制造者的姓名,汪如棉一直没有透露。不过他称,造“汉代玉凳”的人就在邳州运河镇向阳村。
邳州人李明(化名)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李明对记者称,那套汉代玉凳确实来自运河镇向阳村,是老虎玉器店的老板赵军(化名)制作的。“2010年他搞这件作品时,我去看过。那东西组装的时候是用AB胶粘合到一起的。”
“哪个朝代的都能做”
邳州运河镇向阳村其实就是一个城中村,这个村里玉器加工作坊不在少数。一位作坊主称,“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做旧处理,哪个朝代的都能做,时间大概需要半个月。”
2月23日晚,记者的一位朋友以买玉人的身份,打通了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的电话,问及“汉代玉凳”时,他说:“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2010年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是以工艺品出售的,售价260万。卖出去后他们怎么操作我不知道。”
“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
“汉代玉凳事实上就是个玩笑。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明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目前在邳州,上千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以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为例,那里摆地摊的大部分都是邳州人。他们在邳州当地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后,经过做旧处理,拿到古玩市场,价格就会翻好几个跟头。不懂的人会以为是老件,就会出高价。当然,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
(本报综合)
●短评
造假、拍假一条龙
艺术品收藏“步步惊心”
近年来,关于艺术品收藏投资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
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分析内幕表示,首先,专家靠不住。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如此惊天骗局中涉及的专家往往都是权威,然而为何普通人都具备的常识这些专家却“浑然不觉”?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证书靠不住。收费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中心只顾收取费用,真伪却无法保证;
第三,拍卖公司靠不住。从私人古玩商手中买东西不靠谱很正常,理应相对比较稳妥的拍卖行、画廊却也屡次身陷假拍、拍假的风波,令投资收藏者越发无所适从。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艺术品市场惊人的利益无疑是最大的驱动。经年累月下来,真品、精品往往早已“名花有主”,民间玩家光靠“捡漏”已无法满足。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拍卖机构与造假者勾结日益密切,逐步形成了完整造假、拍假一条龙。
然而,各种制假机构、拍卖公司、鉴定“专家”始终安然无恙的根本原因在于手中不缺“挡箭牌”。不仅各大拍卖行自行制订的拍卖规则充斥着自我保护的霸王条款,现行《拍卖法》第61条“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更成为拍卖公司逃脱责任的“免死金牌”。同时,拍卖法又明确指出,拍卖公司有权保护委托人信息。这意味着,拍卖公司可以拒绝提供赝品的来源,保护了造假者不被曝光。而鉴定专家的“挡箭牌”则是“鉴定结果只代表个人学术观点,看错了东西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只要他不爱惜名声,更在意金钱,汉代人都能坐上“玉凳”了,还有什么样的鉴定结果不可能出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