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身边 李春华: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2012/4/20 15:41:0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以信念坚定、爱岗敬业、认真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为基本内容的雷锋精神,其实质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尽管学雷锋活动经历了50年,但雷锋精神所凝聚和展现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优秀作风,却永远催人奋进。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和毛泽东为纪念雷锋题词49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年3月1日,在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山讲话强调: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道德风尚,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思想道德支撑;3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总体要求。3月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特别节目——《永远的雷锋——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再次把学雷锋活动推向g.c。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有何特殊的意义?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是什么?在新的形势下该如何学雷锋?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华。

  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记者:李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今年的学雷锋活动,好像与往年不同。您认为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有何特殊的意义?

  李春华:的确。今年的学习雷锋活动比以往更加隆重。近一段时间以来,“学雷锋”——成了各大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大网站纷纷策划了学雷锋的专题,报道了许多学雷锋的感人故事。我们仿佛都包围在一种氛围之中,可以用“席卷华夏大地”来形容当前学雷锋的热潮。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个是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尤其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和毛泽东为纪念雷锋题词49周年,各地的活动自然要较之往年更为隆重些。雷锋,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于我这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太熟悉了。可以说,我们是在倡导“学雷锋、做好事”的环境下长大的,是在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长大的。我工作以后在学校当老师,每年的3月5日都带学生搞学雷锋活动。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被广为传颂,并已经成为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3月5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但这只是外在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 “内在原因”,就是当前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正如3月2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的:“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精神需求相对接。”

  近年来,社会道德风气成为人们关注和担忧的问题。特别是2011年,“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于各大媒体;“小悦悦事件”则把中国社会道德风气的舆论推向g.c;而“郭美美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则使社会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升级。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2011年最受关注10大焦点民生问题》调查显示:2011年最受关注仍然是房价和物价,医疗改革、社会保障、腐败及食品安全问题仍榜上有名,最新“上榜”的是“社会道德风气”,位列第7,近五年以来首次“挤进”国人关注问题的前10名。这表明,当前人们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担忧更加强烈。

  道德风气指社会整体在一定时期所呈现的道德风貌,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或社会群体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积极向上的道德风气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堕落更不是社会主义。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的精神家园的安顿,关系到人的幸福指数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而最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气,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雷锋活动对于当前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上。解决当前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但其中,离不开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树立什么样的榜样,表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赞成和褒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这样,就为人们提供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提供了一种约束自身言行的基本准则,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今天,我们向谁看齐?我们以谁为精神榜样?雷锋,无疑堪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楷模。因此,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凝结了人类美好东西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充满生命力

  记者:如今,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今天过时了吗?该怎样诠释今天的雷锋精神?

  李春华:这就需要我们明确雷锋精神的内涵。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学雷锋不是学他一件两件事,而是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助人”的人格美德应该是雷锋精神的两大基本内容。

  记者: 《》2012年2月28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雷锋精神”50年演进史:21世纪雷锋代表什么》,对不同时代“雷锋精神”做了这样的概括:60年代雷锋=真善美;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然后提出“21世纪雷锋=?”。您对此有何感想?

  李春华:我认为,这一概括只能说明在不同时代,“雷锋精神”的含义有所侧重。我认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认真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精神。明确了雷锋精神这一内涵,我们就可以肯定的说,在今天,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还永远充满生命力。试想,什么时代不需要“爱岗敬业、认真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精神呢?

  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恰恰是我们要继承和大力发扬的。因为,我们现在虽然在搞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相契合的。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特有的“求利”本性,容易导致诸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负面影响,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因此,倡导学雷锋,就更有特别的意义。

  有人怀疑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甚至认为雷锋精神是与人性相背离的。这显然没有理解雷锋精神。有人说,“最美妈妈”等行为不过是我们心底的良知所使然,他们在那一刹那可能没有想到雷锋精神之类的东西。但这也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因为这个行为本身是与雷锋精神相一致的,雷锋精神与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真善美)是相一致的。

  以信念坚定、爱岗敬业、认真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为基本内容的雷锋精神,其实质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既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中美好东西的凝结。因为社会主义道德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进步的道德。从来不存在抽象的所谓人性,雷锋精神作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与人类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一致的,与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尽管学雷锋活动经历了50年,但雷锋精神所凝聚和展现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优秀作风,却永远催人奋进。“活雷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评选出的人物,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学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被称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也只是道德模范中的一个代表,那么多提名的和没有提名的“活雷锋”,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他们虽然在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却像一支蜡烛,永远照耀着别人,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的雷锋形象。他们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写照,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给人欣慰、温暖和触动,令人感动并且深受鼓舞!

  虽然像“小悦悦”这样的事件令人震惊和痛心,但那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相比那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好人好事来说,坏事是少的,人心向善是主流。当前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广泛关注,对社会各种道德失范行为的严厉谴责,也正说明了中国人的良知没有丧失,中国人的情感并未凋敝,这正是人们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迫切期待,正是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体现,也正是我们的道德建设的希望所在。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细水长流和润物无声

  记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您认为什么是常态化?怎样才能常态化呢?

  李春华:每年的三月,全国各地都采取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学雷锋活动也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未能常态化的问题。正如人们所说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在党的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学雷锋”常态化的要求,也指出了学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学雷锋活动,贵在坚持、贵在平时、贵在行动。我认为,“常态化”不仅仅是经常化、长期化,而且具有“平常化、日常化、自然化”的含义。因此,“常态化”应有两层意思:一是细水长流, 二是润物无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