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文化部门联合调查西津坪村明肃宪王墓内违建事件,并严令——
10日内拆除墓园内违建
-西部商报讯 日前,兰州市文物局接到市民举报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西津坪村的明肃宪王墓遭到破坏。就此,昨日本报记者跟随甘肃省文物局、兰州市文物局、七里河区文体局、西果园镇镇政府组成的检查组,实地了解明肃宪王墓的文物保护情况。检查组对于违章建设,提出限期拆除的整改要求,同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计划,计划将明肃宪王墓升格成为区级文保单位,让这座地处兰州的明代珍贵王陵得到更好的保护。
墓旁修起违章建筑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津坪村内的明肃宪王朱绅尧墓,已经残缺不全,仅余陵园南部残高8米左右的坟茔封土以及残缺的陵墓围墙。据兰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明肃宪王墓现除玄宫、封土及残存的内、外两重的陵园宫墙外,其余均不存在。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肃宪王墓在县西南二十里周家山”。宪王系懿王之子,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袭封,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薨。”
在残存的陵墓围墙外,当地村民正在田间挥汗劳作,一派繁忙景象。围墙内,一株株果树围绕着坟茔,粉白色的杏花在枝头静静绽放。历经400余年风雨飘摇的明代亲王墓在围墙的拱卫下如同世外桃源般,肃穆而清幽。可是就在离封土不足20米的地方,一座新起的近3米高的红砖库房却与这份肃穆与清雅格格不入。而库房前停着的工程车、施工材料以及伐倒的树木,还有一堵高约5米的砖墙紧接着明代陵园围墙残垣处而起,更是将墓园的历史文化气息破坏殆尽。
在现场,省、市文物局专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在陵墓地宫入口6、7米处发现的几个坑洞,是郑姓村民打算在此修筑农家乐而新挖的桩基,并非盗洞,除此外没有发现任何新的盗洞。据悉,盖起这些建筑的是该村一户郑姓人家。据西津坪村村长介绍,当时因有围墙和树木遮挡,开始时并未引人注目,发现后已经叫停。
勒令10天之内予以拆除
兰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文物局于日前接到西果园镇关于七里河区文物点明肃宪王墓被破坏情况的电话后,立即通知七里河区文体局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4月21日早,七里河区文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对遗址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4月23日,七里河区文体局会同区国土局、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并向七里河区政府书面汇报了有关情况和市文物局的要求。昨日,检查组的专家对遗址被破坏情况进行现场保护和认真调查。经认定,郑某在陵园区内修筑的库房以及筑起的围墙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同时经七里河区国土局、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审查,这几处建筑都是违章建筑,检查组已勒令其在10天之内予以拆除。
计划升级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表示,明肃宪王墓属于未定级文物遗存点,属于田野文物。兰州市在“三普”期间共发现862处文物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田野文物点,这些文物点分布分散,很多地处偏僻,而且尚未定级,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有很多困难,“人员、资金等等都是问题”他说。目前,野外文物点大多还靠当地群众自发自觉地进行保护,相关文物部门配合当地政府,进行不间断的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
谈起明肃宪王墓的后续保护工作,吉福荣表示,此前曾同七里河区相关部门商议过将其升级为区级文物点,现在已与相关部门沟通,在正式手续批下前,先由文物部门配合当地政府,进行保护,并不间断地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他表示,一旦成为文保单位将会按照国家文物法规进行“四有”保护,就是文物有明确的标识,有专职的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有完整的档案资料。成为文保单位后将会对不可移动的田野文物本体保护产生积极意义。他表示像肃宪王墓这样的田野文物点还有不少,兰州市文物局去年起就在根据“三普”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在诸多文物点中,将选取一部分有价值的进行升级保护。
兰州明十三陵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当时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制定了“诸王之制”,洪武二年(1369年),他把23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重要城市为王,在甘肃的就是肃王。据史料记载,明代的肃王前后共有12位,朱之后袭封的肃王是8位,追封的有3位。9代王共在位241年。当时除了宪王绅尧外,其他11个王都是和王妃、妾妃合葬的,只有宪王绅尧和他的妻子薛夫人是分开葬的。
据史料记载,除了位于西津坪的明肃宪王墓和位于七里河西圃子湾的安王弼柿墓之外,其余10位肃王分别为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靖王、定王、昭王、懿王、怀王和末代肃王识共十王,他们的墓穴均在兰州市以东十公里的来紫堡乡境内。以上这12位肃王及宪王绅尧的妻子薛夫人的墓共计13座墓葬,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兰州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