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之子白先勇:难忘抗战胜利夜爆竹声

2012/5/28 9:45: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  随后,白先勇通过自己多年来从各处搜集来的关于父亲的影像,将父亲同民国、抗战、台湾的记忆徐徐展开。”  现场,白先勇也展示了两幅父亲在大陆留下的最后影像———一幅是1949年11月20日,白崇禧和蒋介石在重庆会晤,商量如何支撑残局。

昨日,重庆图书馆,白先勇激情演讲。 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王海

昨日,重庆图书馆,白先勇激情演讲。 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王海

  “重庆是我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国民党名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昨来渝开讲座,讲述自己关于父亲、重庆、民国、抗战的记忆

  黑色西装、粉色的休闲衬衫搭配深色休闲裤,再加上随时随地都充满笑意的脸……如果不是旁人提醒,你真的很难察觉眼前这个男子是国民党名将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红遍全国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原创者,更不会想到他今年已经75岁高龄。

  昨天,在重庆图书馆和西西弗书店的邀请下,他在重庆图书馆隆重开讲了名为《父亲的身影》的主题讲座,既吸引了超过600名忠实粉丝赶来捧场,也成功开启了他自己关于父亲、重庆、民国、抗战的记忆。

  唤醒记忆

  李子坝、牛角沱我全记得

  “60多年没回到这里了!”昨天下午两点半,白先勇带着新书《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出现在现场。对于1944年到1946年曾随父亲在重庆生活的他来说,重庆和台湾、桂林并列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地方是没有疑问的,他也很自然地将这个“烙印”作为了开场白。

  “当年我们家就在李子坝,门前有一段好长好长的阶梯,需要爬好久好久才能到家。”白先勇直言,重庆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为此,他紧接着就用地道的重庆腔证明,“李子坝、牛角沱、上清寺这些地名我都还记得。”惹得现场观众一片掌声。

  白先勇在重庆的三年期间,父亲白崇禧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先勇坦言,这也是自己本次全国签售坚持要来重庆的根本原因。

  “这次过来的路上,我看到了好多防空洞,这也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当年在重庆躲进防空洞的日子。那时,半夜被父母叫起来躲进防空洞是常有的事,那真是太痛苦了。”

  随后,白先勇通过自己多年来从各处搜集来的关于父亲的影像,将父亲同民国、抗战、台湾的记忆徐徐展开。

  重庆岁月

  难忘抗战胜利夜的爆竹声

  当一张拍摄于1945年6月13日的合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白先勇特别停顿了一下,“这是当年父亲引导蒋介石游览铜梁西温泉时拍的。”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人,“他教育我们每天都必须读书。”就在合影中的那次游历后,白崇禧看到很多当地的小孩都没上学,便在西温泉发起成立了中小学,“当年的学校现在都还在,改名叫铜梁二中了。”

  白先勇回忆,自己当年也曾在那里读过一个月的小学,“在那里我学会了游泳。家里的六弟和四哥也都在那里念过书。”这段虽然短的记忆,除了战争外是白先勇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他甚至形容自己记忆中的西温泉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满山的竹子,还有竹鸡和蛇。蛇多得有时床上都会钻一条出来,很吓人的。”

  而令白先勇最为难忘的还是抗战胜利的前夜。“在我印象中,日本投降的消息我们是8月14日晚上就听说了,那天晚上当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时,我们全家人正在李子坝的家里吃西瓜。广播里播音员都已经激动得难以自已、泣不成声了。刚一播完,外面的爆竹声就响起来了……”

  那一夜,激动和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令白先勇几乎没有入眠。

  父子情深

  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个英雄

  白先勇本次写下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集取名为“父亲和民国”,他解释这完全是因为父亲和民国割舍不断的情缘。书中超过600张照片除了家中珍藏,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白先勇近年亲赴各地图书馆、国史馆搜集。像父亲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时的照片,都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所拍。“北伐后有出摄影集,但最终保存下来的只有39幅。从北伐到抗战、再到内战,人、时、地和背后的故事我都一一写下来了,这就是历史现场的还原,就是***。”

  1966年11月,白崇禧将军在台湾去世时,在美国留学的白先勇刚结束学业开始做老师不久。“第一反应是尊敬大于哀伤。在我心目中父亲一直是一个英雄,那一刻是肃然起敬的感觉涌上心头。”白先勇说,自己在父母身上看到的是幽暗重重的时代,“他们的过世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现场,白先勇也展示了两幅父亲在大陆留下的最后影像———一幅是1949年11月20日,白崇禧和蒋介石在重庆会晤,商量如何支撑残局。“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在大陆和蒋介石会晤,也是最后一次在大陆和蒋介石合影。”另一幅则是同年12月30日,父亲在南宁和美国人诺兰的合影,“拍完这张照片后,父亲从南宁飞赴台湾,从此再未回过大陆。”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生于广西桂林,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65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在此定居,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等。

  此外,讲述舞厅“百乐门”里绝色美女勾心斗角故事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内地被改编为话剧,于2005年搬上舞台,由知名影星刘晓庆出演;同时,该小说在台湾还有同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