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这一点贯彻于整个交往之中。开始,要注意揣摩性情急燥的人的心理状态,看他是想“给予”呢,还是想“索取”。进程中,要一心二用,既要和对方进行交流,又要进行预测,切实控制、引导交往,不断调整双方的情绪、心理,以及话题的深度、广度和进度。最后,交往告一段落后,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反馈给对方,若是他没有“急燥”的表现,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急燥”的特定环境已经过去,这时急燥者往往容易反省和自责,比较容易接受来自别人的意见。
第四,如果性情急燥的人已经爆发“急燥”,那么,自己一定不能受其感染,以急燥对待,可以一笑了之,使其失去急燥的对象。或者冷静5分钟、1 0分钟,等他“急燥”完了,再与其继续交谈。一旦他发泄完了,接下来就是听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