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公交站提供线路义务咨询服务(图)

2010/8/3 1:59: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7月31日,在杭州官巷口公交站,一名4岁的小男孩,头戴喜羊羊遮阳帽,手持一塑料风车,路设一牌曰“免费问公交线路,我叫嘟嘟”,有问必答,答则必准。这位网友拍下了这位小弟弟的照片后传至网上,4岁小男童迅速走红,成了众多网友顶礼膜拜的“公交弟”。

4岁男孩公交站提供线路义务咨询服务(图)

网友“家住杭州”提供。

  7月31日,在杭州官巷口公交站,一名4岁的小男孩,头戴喜羊羊遮阳帽,手持一塑料风车,路设一牌曰“免费问公交线路,我叫嘟嘟”,有问必答,答则必准。整个一活人报站器。

  4岁这个年纪我们都在干什么呢?有人可能才开始牙牙学语,有人可能开始对这个陌生世界充满好奇感,也有人可能学会了“男女授受不亲”。

  但要说一个4岁男童从小就对地图、公交线路、站点,这些连成年人都容易犯迷糊的事物情有独钟,并且颇有建树的话,众人也只有张大嘴巴做惊讶状,然后顶礼膜拜,津津乐道此奇事。

  “公交弟”帖一天点击率近千次

  可爱真人报站器受网友热捧

  8月1日16点,网友“家住杭州”在巴士之家论坛发了个名为《4岁男孩公交站提供公交线路义务咨询服务》的帖子。

  帖中介绍道:在官巷口公交站看到一个4岁男孩,在为乘客做免费公交咨询,杭州的公交路线他很熟,不仅到哪里坐几路知道,而且连换乘也知道,大站车,环线,都能告诉你,几路车现在停开了也知道,非常聪明。

  这位网友拍下了这位小弟弟的照片后传至网上,4岁小男童迅速走红,成了众多网友顶礼膜拜的“公交弟”。

  截止到昨天晚上11点,“公交弟”嘟嘟的帖子点击率已经近千次,此帖在微博上被原文转发了300多次,评论近百条。网友们纷纷用“可爱”、“聪明”、“赞”等词来形容这个4岁的小男孩。

  网友“一个想买上帝的孩子”说:这个小弟弟有意思,我这个路盲下次要去问他。

  网友“络绎不绝的”说:这么热的天,这么小的娃,很厉害,佩服!

  但这并不是“公交弟”的首秀,有乘客称一个月前就在曲院风荷附近看见过他。

  记者随后辗转联系上了发帖者的朋友周先生,他当时也在现场,并且用DV记录下了这一幕。

  “这是我第二次看见他,上次在曲院风荷那边就见过这个小鬼,蛮聪明的。”周先生笑着说自己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小孩。

  没有人能难得住他 人工报站十拿九稳

  据周先生说,为了验证“公交弟”是否真的答则必准,围观的乘客纷纷出了“考题”。

  “去灵隐坐什么车?”

  “7路,去火车站也可以。”

  “那景芳五区呢?”

  “18路,不过这里没有,你要走另一个地方去。”

  有乘客出了个“难一点”的考题,“那你说怎么去飞机场?”

  小男童立马就回答道:“坐大巴,没有公交车到的。”完了还补了句“去武林门坐”。

  这一席话让大家惊叹不已,甚至有些自愧不如。

  指着地图上的“北京”告诉爸爸

  “奥运会是在这里开的”

  嘟嘟的奶奶就站在一旁,看到孩子渴了就递上水喝几口,擦把汗。奶奶介绍:“这小孩从小就喜欢这些,家里人也没有硬让孩子学,都随他兴趣。平时坐车他就喜欢盯着站牌看,可能脑子里就有印象了。”

  他奶奶还说了段轶事。

  有一次,嘟嘟突然跟爸爸说了句“奥运会是在哪里开的”,老爸一时没反应过来,也压根没想到小孩会想到这上面去,于是就没理他,结果嘟嘟一不哭二不闹,在地图上指着北京说:“这里!”他爸当场震住!

  后来,家里人发现,孩子在地理方位方面可能确实有天赋。

  ■网友热议

  “公交弟”无师自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岁的“公交弟”嘟嘟其实也不是个例。

  网友“cdh518”就说道:“我儿子也是这样,才5周岁,坐过的公交车一般都能记住,不是机械记忆,是出于兴趣。有一次,儿子叫我带他去坐B支1到武林广场北换B2,B2莫衙营换B3,B3公交总公司换B1区间到武林广场B2回家。他一直津津乐道此事,现在还要我再带他坐一次。”

  网友“西湖之声苏菲”也说:“我侄子也是这样的小朋友,熟悉武汉的所有交通路线。我要去逛个街、会个友,就直接找他问路。现在10岁的他,已经开始钻研其他城市路线了,没准杭州他比我熟。”

  类似的网友留言不少,很多人都提到了“兴趣”二字,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解释“公交弟”的神奇表现。

  “公交弟”有人赞叹

  有人担忧成为另一个方仲永

  不管是在论坛还是微博上,对这个“公交弟”,大量网友跟帖转帖,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膜拜者称其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认为少年强则中国强,服务意识应从娃娃抓起,对这样的神童,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来肯定能为国家造福。一个叫“Tom喵”的网友则调侃道:小弟弟,你让杭州满马路举着“收费问路”的叔叔阿姨情何以堪呀!

  也有网友表示了担忧,“鸡房先生”说,古语有“上行下效”,今天全民造星作秀运动已经“从娃娃抓起了”。

  有网友从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个事情的评价高度已经不必要地拔高了,一个小孩指示交通应该还没到达国家的高度,更何况,机械记忆对小孩未必有利,希望不再重蹈“江郎才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