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栋 本报通讯员 赵佳
134天,15618里路,一个水壶,一个挎包,一个旅行包,一辆自行车,63岁的钟永华老人独自一人走完了红军长征路,圆了自己多年的红军梦。
昨天上午11点,钟永华坐着1152次列车从西安回到了杭州,在杭州火车站,女儿钟伊丽早早地在一楼大厅等候了,人群中一个穿着长袖衬衫披着破旧棉背心大包小袋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钟老伯瘦了,也黑了,差点没让女儿认出来。望着满头大汗的老爸,女儿脱口一句,“怎么像个陕北农民呀。”
走长征路 是他多年的红军梦
今年63岁的钟永华老人,退休前是杭州发电设备厂的工程师,岳父缪珠宝是舟山市仅有的几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在1933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大规模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后,1948年因病复员于吉林九台县,1951年回到家乡舟山,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岳父的经历深深震撼着钟永华,也是从那时起,心中结下了深深的红军情节,他一直想走一走长征路,圆一个红军梦。
2002年退休以后,钟永华回舟山为岳父扫墓,在岳父坟前表达了自己要走长征路的决心,并从那时起搜集红军长征的资料。
7年前第一次长征,无功而返
2003年,钟永华第一次尝试骑自行车走长征路,行至湖南怀化,无奈路线过于艰苦,只得折返,第一次的行程失败了,未完成的目标成了钟永华老人心中的一个疙瘩。
今年3月,钟永华又一次决定踏上红军路,他总结了之前失败的经验,准备好地图,还写了满满8张纸板的线路图,衣服、装备都基本备妥后,钟永华又一次来到岳父的坟前,这一次祭拜,他还特地带了水果和酒,并在岳父坟前洒酒盟誓:“这一次,我一定会走完全程的。”
3月16日早上,钟永华时隔7年之后,再一次踏上了红军长征路。
一个公文包,一个大旅行包,一只3升的水壶,还有一辆2007年买的台湾力哥牌自行车,这就是钟老伯的全部装备。为了避免家人担心,钟永华是独自一人悄悄地出发的。两天以后,他才告诉女儿,自己又上路了。
134天,走完15618里路
钟永华从杭州出发,途经桐庐、衢州,翻过武夷山,经过黎川,到达江西瑞金,在瑞金于都做短暂的停留后沿着革命老路,开始“红色之旅”。
一路上,钟永华骑骑走走,沿途路过一些革命遗迹、旧址就给会拍照留念,由于革命老区人烟稀少,很少有路人帮忙拍照的时候,所以在老人相机里大部分的照片是他的坐骑。
钟永华对于独自骑车出行颇有经验,太阳帽、墨镜、防护手套、雨布、针线包,装备齐全。但尽管如此,钟老伯还是在一次意外中扭伤了腰,疼痛伴随他整整一个月之久,但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钟老伯靠着几尺绷带和云南白药毅然前行着。
行走在云贵川,与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打交道自然是难免的。在四川省松潘县上八寨和下八寨之间,钟永华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期而遇。脚底下的泥浆有十几公分厚,一脚下去,皮鞋便没了踪影。自行车陷在淤泥里无法动弹,钟永华只能下车一步一滑地往前走。像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所幸的是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在旅途中,都只是和钟老伯擦肩而过。
在四川腊子口,钟永华经历了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从腊子口到哈达铺,20公里的山路,老伯整整走了七个小时。这条路,马走不了,摩托车也开不上,路上满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山势又陡,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悬崖,道路在眼前,只能前进无法后退,钟永华还是毅然的顶着自行车前行。每走一步都很小心,好不容易看到远处的一片开阔的平地,满以为到了市镇,原来只是山腰的一个平坡。不过也终于可以休息一下歇歇脚了,这段历程让钟老伯至今刻骨铭心。
7月27日,钟老伯终于走到了甘肃会宁,红军胜利会师的终点,历时134天,历程15618里。
走完长征路,花了7500元
整个旅途中,钟永华所有花销仅7500元,平均每天的开销只有50元左右。最大的两笔开支一次是在四川马尔康,钟永华被路边的野狗咬伤了,花了410元打了狂犬疫苗,一次是因为拉肚子挂盐水花了200多。一路上住的都是10块、20块的小旅馆,有时借宿在老乡家。在四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钟永华吃的多是面食,平时午饭没地方吃,前一天就会备好干粮,路上边走边吃。
钟永华就这么一路走,一路问,有时地图上没有路或者遇到地图上标错的时候,他就要等待路人询问,有时在荒野中一等就是很久。走到后来,钟永华已经经验丰富了,看到岔路,甚至可以自己凭借着地形地势摸索着前进。雪山、草地,红军洒过热血的地方,钟老伯一个也没有落下。
旅途中,老伯穿烂了一双皮鞋,坏了一顶草帽,墨镜换了四副,防护手套已被撕烂,身上的小棉背心也破烂不堪,钟永华还记下了一本厚厚的日记,记录下他每天的行程。
28日,在平凉市,老伯坐上了到西安的火车。一路上艰难困苦的钟老伯买了一张站票从平凉站了一夜到了西安,又从西安坐了两天的硬座,昨天上午顺利回到杭州。他笑着说:“经历了这么多,这点小事已经不算什么了。”就如他在日记的最后写道的:雄心壮志酬,西北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