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秀,他是做给那些冷漠看客的》后续
【编者按】
做好事,就一人行为来讲,这只是小善。因为小善的背后还有大善。何谓大善呢?把善点燃,把爱传递下去,这就是“大善”——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行善的行列中——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时报自7月30日《这秀,他是做给那些冷漠看客的》率先报道82岁孙老伯救人后要求被救者找媒体找领导宣传一下的动机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反响。之所以有如此的鲶鱼效应,在于孙老伯求表扬的背后藏着“大善”的理念。
我们要捧红孙老伯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要扬善的良苦用心。为此,时报连续五天对这件事作了报道,今日本报推出最后一篇“收官”报道以飨读者,同时也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互动。
“时报7月30日刊登了《这秀,他是做给那些冷漠看客的》后,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自从本报报道了孙老伯救人“求表扬”一事后,全国各地的媒体也纷纷联系上本报,想让孙老伯好好亮个相,把他的经历向大家说个明白,并给更多的人上一堂“扬善”课。如今,这件事情已经从对孙老伯个人的关注扩展到对于其中体现出的社会现象关注。
昨日,记者接到数十家电视台打来的电话,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东方卫视、江苏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还有省内的电台、电视台。电话中,他们都表示,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希望能与孙老伯电话连线,更有甚者,想把孙老伯请到外地的节目现场。
为此,记者特地联系了孙老伯,接电话的却是他的儿子。孙先生说:“对于媒体能够澄清事实***,我表示感谢!”同时,孙先生也告诉记者:孙老伯连续几天一直在接受媒体采访,身体有些吃不消了。老人当初受到的“误解”已经消除,现在想恢复平静的生活,希望得到记者的理解。据了解,孙先生已经替孙老伯谢绝了所有的采访活动。
本报衷心地祝愿孙老伯和被救的何大妈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事件回顾
7月29日 记者在19楼论坛上看到一篇名为《晨练妈妈昏倒坠入荷花池,好心人见义勇为后我反而纠结不已》的帖子。帖子中称:7月19号,母亲何女士在西湖一公园晨练时不小心掉入了荷花池,好心人相救之后却提出了要求:把救人的事迹上报给市领导,并希望被救者登门感谢的时候有媒体在场,帮着宣传一下。记者当即就联系到了发帖人,辗转找到了孙老伯,并对各方进行了采访。
7月30日 本报A8版发表了题为《这秀,他是做给那些冷漠看客的》的报道。除了报道事件本身,还具体解释了孙老伯求“表扬”的幕后原因:他希望自己参与救人的行为感染更多的人,净化社会风气,弘扬见义勇为。报道刊发后,引起巨大反响。
7月31日 本报A1、A2版发表了题为《救人老伯昨日上了媒体 双方误会仍没完解》的后续报道,展现了三代人对于此事的不同看法。同时与读者进行了广泛的互动。
8月1日 本报2版再一次追踪报道了此事,发表了题为《82岁孙老伯昨晚上了央视 时报接受连线采访 主播:还得向老人家道一声谢谢》的后续报道。这篇报道再现了当事双方观点。
8月2日 本报收到众多读者反馈意见,在A5版做了题为《时报老读者复印报纸发给老邻居》的后续报道,着重讲述了时报忠实读者郦老伯,将有关孙老伯的报道复印后,分发给他的老朋友、老邻居,以扩大宣传孙老伯见义勇为的做法。
8月3日 本报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打算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