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张鸣在病床上写日志。他希望自己的日志能够鼓励自己和病友。本报记者 张朋 实习生 李坤 摄
消息 当死神来临时,我知道健康与亲情才是财富,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当死神来临时,我对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了全新的诠释。——张鸣
“黄昏时痛苦地挤压着自己前额的人,往往在清晨第一个向着太阳快乐地呼喊。”这不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有感而发,而是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28岁青年在病床上敲打出来的文字。两年多来,淋巴癌患者张鸣经历了骨髓移植、化疗等痛苦,却从没停止用文字记录生命。昨日,在协和医院血液科病房,张鸣将笔记本放在借来的小桌子上,敲打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两年来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连遭打击患病后妻子离他而去
张鸣的母亲、57岁的张金华是家里唯一的支柱。张鸣的父亲5年前患肝腹水、肝硬化,常年住院。2008年2月,在广州一家IT公司工作的张鸣正沉浸在将为人父的幸福中,不料却被查出患有淋巴癌。同年10月,女儿4个月大时,妻子离家出走了。
今天,张金华要代替儿子与媳妇再次对簿公堂。张金华说,孙女4个月,媳妇就出走了,再也联系不上。“儿子出钱在广州买的一套80平米的房子成了媳妇提出离婚后争夺的焦点。当时作为聘礼,房子写了媳妇的名字,但张鸣生病后,媳妇便带着房产证等证件避而不见。后来还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离婚。”
这已经是第三次对簿公堂了。正在化疗的张鸣身体非常虚弱,下不了床,由母亲代为出庭。“算了,别说她了,我一点都不恨她。”张鸣气息微弱,戴着口罩不停摇头。
目前,张鸣两岁大的女儿在爷爷奶奶家生活。
鼓励病友病床上每天坚持写日志
“我所失去的,正是你们拥有的,请好好珍惜。”张鸣的QQ签名一直这么写。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张鸣在湖北大学读硕士,与此同时也开始在广州工作。从他的QQ空间里可以看到,张鸣也曾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游历各地,常常和朋友们聚会,谈论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006年做了第一次骨髓移植,当时病房里的6个人只有他一个活了下来。“隔壁病床的小弟弟、大哥哥都陆续离开了。”张鸣也想过治疗下去可能人财两空,连累家人。移植后他一度以为自己康复了,没想到上个月病情复发。
这期间他和朋友再次走过了许多以前有着美好回忆的城市,他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我想鼓励其他病友。”张鸣把自己的日志贴在网上,成千上万的网友每天都通过网络鼓励他。
“当死神来临时,我知道健康与亲情才是财富,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当死神来临时,我对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了全新的诠释,我对家人朋友还有子女做的还不够好,但他们依然向我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剩下的时间,我会在内心里检讨自己的过去,窗外的星星或者树木,我都会凝神注视,生命无处不在,每一个生命都以存在现实的世界,证明自己的生息。”张鸣一面将一个癌症患者的心声传递出去,劝诫朋友们珍惜生命,一面又将一切美好的事物展现给别人,告诉别人要有希望。“躺在床上,不管路有多远,道有多难,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姿态,都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来……”
本报记者 胡梦
心语心愿希望更多人关心淋巴癌患者
“嘴巴几乎烂掉了,他什么也不能吃。”张金华看着儿子,泪眼婆娑。张鸣每天都会拿出至少一小时记录生命。“电脑用不了我就用手机敲。”仅去年10月至今,他写了293篇日志,累计超过30万字。他感谢身边每一个对他好的人,从不忘跟每个人说“谢谢”。他还有一个愿望:去世后捐献遗体。
患病后,他接触了很多病友,他觉得疾病可怕,而每个家庭为此背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更可怕。张鸣希望更多人通过他的日志了解到淋巴癌患者,能尽早提供保障,“我可能享受不到了,但希望其他病人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