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给民办教育大开绿灯 损害公办学校利益

2010/9/20 8:17:1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湖南省邵阳县一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邵阳县最好的高中,但2004年的一场“搬迁风波”使得学校不仅流失了大量骨干教师,还负债累累。”  肖桂华称,丰都集团来邵阳投资是真正想办教育的,按照签约时的承诺,石齐学校10年内的盈利都放在学校继续投入。

邵阳县一中正大门。 本报记者 田国垒摄

邵阳县一中正大门。 本报记者 田国垒摄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湖南省邵阳县一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邵阳县最好的高中,但2004年的一场“搬迁风波”使得学校不仅流失了大量骨干教师,还负债累累。

  2003年,邵阳县一中通过银行贷款在县城大木山开发区购买了357亩土地计划建设“新一中”,此后投入近900万元用于前期建设。但6年过去了,在“新一中”土地上却盖起了一所民办学校——邵阳县石齐学校。邵阳县一中却因还不起贷款上了银行的黑名单。

  邵阳县教育局局长肖桂华称:“穷县要办大教育,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没有民办高中就没有邵阳县高中教育的今天。”

  贷款买下来的地成了别人的,却没得到一分钱

  邵阳县一中不足40亩的校园被密密麻麻的民宅所包围。“在整个湖南省再也找不到像一中这么差的县一中了,从1953年搬迁到这里至今,校园面积只扩大了两亩地。”邵阳县一中一位教师说。

  目前,邵阳县一中有3000多名师生,而正规的教学楼只有一栋,显然不够容纳高中3个年级、每个年级13个班的学生上课。于是,原来用于做实验用的科教楼被改成了教学楼,一个班级甚至被安排到学校租来的男生宿舍楼里上课。校园中所谓的运动场只有5个篮球架和一块不大的空地。

  学生宿舍也很紧张。该校只有一栋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女生宿舍,很多女生被安排住在县一中从邵阳县武装部租用的一栋楼房里。

  校园面积严重制约了这所高中的发展。2002年,邵阳县政府考虑到邵阳县一中就地难以扩展,计划在大木山开发区安排357亩土地用于建设新一中,并成立了“一中搬迁指挥部”。但这片地并非是政府无偿划拨的,而是由邵阳县一中贷款购买,价格约为每亩1万元。

  2003年,邵阳县一中从建设银行邵阳县支行贷款250万元用于购买土地、规划等。随后又贷款280万元缴纳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防洪保安资金和耕地开垦费,并办理了相关国土手续。

  2003年8月26日,邵阳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一中搬迁奠基典礼。但因为缺乏财政资金投入,新一中工地在推整完土方后即陷入了停工状态。

  肖桂华称:“当时的立项可行性报告预测搬迁并建设好新一中需要投资将近1个亿,但邵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2002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也只有1.15亿元。”

  邵阳县一中一位教师称,陷入停工状态后,当时的一中校长陈旭阳曾设想通过向教师集资的方式进行抵押贷款建校,但不久,陈旭阳因经济问题被查并判处缓刑,这一方案也不了了之。

  “穷县又想要建好学校”,在当时,招商引资建校似乎成了唯一的希望。2004年,邵阳县籍商人、湖南丰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都集团”)董事长王石齐承诺投资1.5亿元办学,但同时开出的条件是,以300万元的价格购买“新一中”的357亩地。

  一位在邵阳县一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称:“在县政府的主导下,县一中贷款买下来的357亩地成了丰都集团的了,但县一中却没有从丰都集团得到一分钱。”

  9月17日,肖桂华对记者称:“丰都集团是以3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新一中校址,钱给县政府了。”

  “一中已经把那块地买下来了,如果转让的话,买卖关系应该在一中和丰都集团之间产生的吧?”记者问。

  “钱给政府,由政府来统筹,以后一中没钱了可以由政府来兜底。”肖桂华认为“这是一回事”。但邵阳县一中众多教师认为这对学校造成了严重伤害。

  记者拿到的一份由邵阳县建行发给邵阳县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于敦促县一中归还建行200万元贷款的报告》称:“2003年3月,一中因整体搬迁缺少流动资金,我行给予500万元信贷支持,按照合同规定,该校已在2003年9月归还了300万元贷款,余下200万元贷款已于2004年3月到期,经我行多次上门催收,县一中均未作出实质性的还款计划。”

  县政府给民办教育大开绿灯被指违反省教育厅文件

  尽管遭到邵阳县一中众多师生的反对,但邵阳县政府和丰都集团还是于2004年12月正式签订了合同。采访中,记者试图联系邵阳县委书记、时任县长的蒋耀华和现任邵阳县委办公室主任、时任分管教育副县长的刘长明了解合同的详细内容,但最终未能看到合同文本。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在此项合作中邵阳县政府给予了丰都集团诸多“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在石齐学校建设中,邵阳县政府还给予了290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的优惠。

  2005年8月,石齐学校第一期工程完工,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尽管硬件设施一流,但因为是民办学校,很多学生和家长仍持观望态度。2005年9月10日,邵阳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允许民办学校从县内公办学校招聘教师,应聘教师可保留公办教师身份,解聘后可回原来学校参加竞聘”。

  “这个文件的实质就是为石齐学校从县一中挖教师保驾护航。”邵阳县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称。2005年,邵阳县一中的任课教师只有100多人,但仅当年9月,石齐学校就从县一中挖走了42名教师,“挖走了一个管后勤的副校长、一个教导主任,任课教师也大都是40多岁的骨干教师,很多还是班主任。”

  “当时石齐学校许诺挖过去的老师年薪可以达到6万元,但如果不是能保留公办教师身份的话,很多人是不会去石齐这样的民办学校的。”邵阳县一中教师张昭(化名)说。

  当年秋季,石齐学校还从县一中挖走了近半数的高二、高三学生,“带走的都是好学生,年级前100名被带走了一多半。挖别人学校的在籍学生,他们这么做是违反省湖南省教育厅文件的。”邵阳县一中一位教师说。

  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学校“不得招收外校在籍学生来校寄读或借读”。

  对此,肖桂华承认不妥,但他称:“就当时邵阳县的条件,平白无故人家愿意把钱投到这里来吗?如果想吸引一个投资者过来投资建校,有一些优惠政策也是必要的。”

  肖桂华称,丰都集团来邵阳投资是真正想办教育的,按照签约时的承诺,石齐学校10年内的盈利都放在学校继续投入。并且石齐学校的收费和公办学校比也不算高。

  据记者调查,石齐学校高中阶段的收费标准是每学期2650元(含教材费、住宿费),外加140元的校服费和30元的水费;县一中的收费标准是每学期1900元(含教材费),外加65元住宿费。

  “我们是县一中,是公家的学校,我们实在不明白县里为何不惜作出违反省教育厅文件和损害一中的事情去支持民办学校。”一位在邵阳县一中任教长达28年的老教师说。

  “狼来了”还是“鲶鱼效应”

  如今,邵阳县大多数居民都认为县城最好的中学是石齐学校。邵阳县一中很多教师将石齐学校的出现视为“狼来了”,但肖桂华却认为石齐学校是一条“鲶鱼”,打破了原本沉寂的邵阳县高中教育,使县一中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

  肖桂华称:“财政没钱,但教育还必须要搞,要想短期内建起一所符合老百姓期望的好学校,只有招商引资一条路,要引资就必须有优惠政策。”

  据邵阳县教育局提供的数字,2008年邵阳县高中升学率上升到67%%,其中民办高中提供了近一半的高中阶段学位。

  据了解,尽管石齐学校为招揽教师开出了诸多颇具诱惑力的待遇,但很多优秀教师还是因顾忌其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而不愿前往任教。2005年秋从县一中被挖过去的42名骨干教师,大部分已经离开了石齐学校,转到教育更为发达的邵阳市和邵东县任教。

  “2005年以来,我们的好教师流失了很多,现在很多科目都缺少教师,一位地理教师平均每天要上6节课。而且因为学校办学条件差,很多好一点学校的师范生都不愿意来一中工作。”

  肖桂华也承认:“校址没有搬迁成功和石齐学校的成立对县一中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对于县一中因“搬迁风波”而产生的债务,肖桂华称,“肯定不会让一中自己去还,财政会承担的,但要慢慢来。”

  据调查,早在2005年7月的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上,便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提出“一中搬迁负债问题所有欠款,由财政兜底负责”。

  肖桂华称,2009年,县政府偿还了县一中在建设银行的350万元贷款,县一中已经从黑名单上被拿下了,“现在县里已经达成共识,高中教育要把发展县一中摆在首要位置上。”

  据肖桂华介绍,对于县一中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县里准备将一中附近的46户民宅进行整体拆迁安置,这样可以腾出20多亩地;夫夷河边原有一块30多亩计划用于建设步行街的平地将划给县一中用于建校;此外,县武装部即将整体搬迁,空出来的土地也将无偿给县一中。”

  此外,记者看到邵阳县委、县政府于今年9月7日下发的“邵发(2010)11号”名为《关于推进教育强县的决定》中写道:“县一中、石齐学校2015年前创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但不少邵阳县一中的教师对此并不乐观,“县里的承诺说过很多次了,但现在四五年过去了,一条也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