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元锦。本报记者 陈群 孟洋 摄影报道
李德志在网上发帖寻找儿子。本报记者 陈群 孟洋 摄影报道
寻人启事警示着家长,要看好自己的孩子。本报记者 陈群 孟洋 摄影报道
拿着寻人启事的长辈眼泪都哭干了。本报记者 陈群 孟洋 摄影报道
1月5日,合肥天气阴沉,气温很低。袁秀兰靠在床上,双眼红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宝贝,你在哪里,你那里冷不冷,冷不冷啊……”她的丈夫,29岁的李德志双眼红肿、表情茫然。当日,是他们两岁大的儿子李元锦失踪的第20天。
上了趟卫生间,客厅里的孩子不见了;家人四处寻找,至今杳无音讯。
在自己家里,孩子不见了
李德志是肥东人,在江苏镇江工作,平日里老婆袁秀兰带着孩子生活在肥东老家,跟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住在一起,一大家子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关系也非常和睦。
在合肥市森景大道紫桐街紫兰园小区,李家有一套回迁房,这房子几乎没有装修过,客厅水泥地上摆着一老式沙发,沙发对面是电视机和DVD,电视柜里有几张动画片碟片,李德志说,这套房子平时几乎没人来住,“孩子大多时候随妈妈生活在老家,偶尔才到这里来。每次来的时候,小元锦喜欢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2010年12月17日上午,李德志和老婆孩子告别,返回位于镇江的单位上班,走了以后发现钥匙丢在紫兰园小区这套回迁房里面,便打电话给老婆袁秀兰,“去房子那里帮我把钥匙找到,用快递寄过来。”正巧当天小元锦身体不太舒服,袁秀兰计划先去找钥匙,然后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就这样,她把孩子带到紫兰园小区,上午11:00多,孩子喊渴,袁秀兰烧了壶水准备给孩子喝,然后去了趟紧邻客厅的卫生间,在进卫生间之前,她还看了孩子一眼,当时小元锦正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但她没想到,这是她见孩子的最后一面。十几分钟后,当她从卫生间出来时,只见入户门开着,孩子不见了。
“我在洗手间的时候,外面客厅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我没听到一点不对劲的声音。”袁秀兰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就这样,似乎没有一点征兆,孩子丢了!
周边找个遍,仍杳无音讯
小元锦是李德志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仅仅30天时就因病夭折了。如今小元锦又丢了,全家所有人几乎陷入崩溃的状态,小元锦的姑奶奶听力不好,面对记者,她嚎啕大哭一遍遍地重复着一句话:“孩子啊,你在哪里?全家三代人啊,活不下去了啊!”
“蹊跷”,李德志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词,“如果我在,说不定不会发生这件事,可我刚好当天上午才离开;如果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有个照应,可当天刚好老婆一个人带着孩子在紫兰园。”
李德志去找物管,物管说小区里没有一个监控摄像头,门口的保安、小区里的居民也都说没见过孩子,李家印了一千多份带有孩子彩色照片的寻人启事,去小区周边、火车站、汽车站疯了似地发,结果都石沉大海。李德志觉得这是另一个蹊跷之处,“一点点有价值的线索都没有,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思子心切切,夫妇形憔悴
10年12月27日,合肥市公安局大杨镇派出所所长梁斌表示,警方对这个案子非常重视,“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庐阳区刑警大队联合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组成的专案组负责此案”,“我也是有孩子的人,李家人的心情我很理解,专案组所有***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以争取早日破案。”
当天下午,李德志要和老婆袁秀兰赶紧坐车到小元锦的外婆家去,“孩子外婆知道了这个事情,现在一病不起,几乎快要不行了,我们要回去看看。”
2011年1月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李家,李德志和袁秀兰脸色消沉,明显瘦了许多。他们说,自从孩子丢了,俩人就没上过班,李德志已经把镇江那边的工作辞了,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发传单、到处打听、上网发帖和等电话,“为了找孩子,我专门装了宽带,每天不停地在网上征集线索,还特地办了一个手机卡,24小时带在身上,从不关机。”
“宝贝,你在哪里,你那里冷不冷,冷不冷啊……”合肥阴霾的天气里,袁秀兰一声声地念叨着。
本报记者 陈群 孟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