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学生被老师隔离3个月(图)

2011/2/17 17:01: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因上课爱说话、不守班规甚至顶撞老师,石市井陉县小作中学初三学生闫晓亮(化名),从2010年10月中旬到2011年1月14日,被班主任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16岁的闫晓亮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后,班主任苏国林老师把他从第一学习小组调到最后一排,单桌单组。

■闫晓亮独自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

■闫晓亮独自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

  因上课爱说话、不守班规甚至顶撞老师,石市井陉县小作中学初三学生闫晓亮(化名),从2010年10月中旬到2011年1月14日,被班主任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

  该班采取的是杜郎口式学习模式,班内每6~8个学生为一组围在一起学习。闫晓亮实际上是被孤立在小组学习之外,一个人与教室后的拖把、扫帚一排度过3个月,直到被来校的家长发现。

  记者发现,此事在井陉贴吧、鹿泉贴吧均引起网友关注。

  初三男生与拖把“并肩”仨月

  “1月14日,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在教室上课的情景,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别的孩子分组围坐在课桌旁,听老师讲课。只有我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与他为伴的是一排拖把、扫帚……”井陉县小作镇的范丽萍说到这里声音哽咽。她是闫晓亮的妈妈。

  闫晓亮的这种上课状态已持续3个月。“以前孩子也说过被调到最后一排,不想上学了。我一直认为是孩子调皮,调到后面受点小惩罚也应该。没想到杜郎口这种学习方式,被调最后一排自己一个桌,相当于被孤立在集体之外,成了班里的‘异类’。”范丽萍说。

  16岁的闫晓亮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后,班主任苏国林老师把他从第一学习小组调到最后一排,单桌单组。原因是不遵守班纪,上课爱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班主任老师称为了大多数学生

  闫晓亮说,除了把他调到最后一桌外,苏国林老师还不允许班里的同学课下和他玩儿。“如果发现谁和我在一起,就罚谁跟我一起跑圈儿。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被发现要加到20圈。我和三个比较要好的同学,有一次课下打篮球。被苏老师发现,我们都被罚跑圈儿。”

  将闫晓亮调为单桌、不允许同学与其玩耍,苏国林老师承认确有此事。“但我对学生本人没有恶意,也并不是想孤立、隔离他。实际上,这个孩子上我的数学课一直很好。但在其他课上经常不守纪律,影响同学。最终选择这种方式,也是为了另外99%的学生利益。”在苏国林眼里,闫晓亮是学校有名的调皮学生。初三分班时,身为年级主任的苏国林担心别的班主任不愿收,就将闫晓亮分到了自己的班里。

  “这孩子是比较难管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我也没有把握。当时是想通过这个方式冷处理。此前我们有约定,如果他情况好转,马上将他调回小组。我不可能故意刁难孩子。”苏老师解释。

  当事老师已被暂停教学

  “1月14日家长向我们反映情况后,我们当晚就安排代理班主任将学生调回学习小组。同时要求该班所有任课老师不能歧视他。”小作中学政教处杨主任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杨主任印象中,闫晓亮是一个调皮的学生,苏国林老师则是一位不错的老师。但将学生孤立长达三个月时间,杨主任表示这种做法确实不妥。

  “我心理压力特别大,我真不是有意害孩子啊。我当了他4个多月的班主任,跟他谈话,光有书面记录的就21次,最长的一次3个小时。我真用心了。现在我已经被学校暂停工作。1月14日我正在保定学习,被紧急召回。我主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向晓亮赔理道歉。寒假请几个任课老师为他补课,费用全部由我个人承担。”说着,苏国林也流泪了,她承认这种教育方式欠妥,但采取何种方式仍存困惑。

  对此,井陉县教育局也进行了调查。该局表示,苏国林老师教育方法失当,后续教育措施不能及时跟进,缺乏与家长有效沟通。小作中学对教师管理存在漏洞。教育局要求小作中学以此为戒,苏国林要写出深刻检查,学校视其检查情况作出严肃处理。

  ■ 对话学生

  被“隔离”后 成绩滑至倒数第一

  ■记者:以前是不是有点儿调皮?

  ■晓亮:嗯。上课爱说话,违规。但我其实是挺喜欢学习的,我们班是快班,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还不错。

  ■记者:被调到最后一排,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晓亮:觉得挺孤独,不想上学了。后来就自暴自弃,上课睡觉、故意捣乱、旷课。当时回家跟爸爸、妈妈说在学校的情况,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也不理解我,甚至还打了我几次。后来我离家出走了两次,有一次自己到石家庄找已经工作的学哥待了一周。当时就想找个工作,不想回去上学了。看到家里的电话也不想接,最后是姥爷不停地打电话。我还是狠不下心来,最后自己回去了。

  ■记者:这事儿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影响吗?

  ■晓亮:肯定有影响,现在我学习是班里倒数第一。不过现在新调的班主任对我挺好的,也正在补课,能补多少是多少吧。

  ■ 记者手记

  冷处理不能变“冰冻教育”

  采访过程中,可以想象出闫晓亮当初的无助。在学校被孤立、父母不理解,有话无处说。离家出走成了他逃离这一切的最快方法。

  所幸的是,当事班主任并非故意伤害孩子。但由此透露出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学生管理方式的匮乏,值得反思。冷处理是后续教育的方法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当这种冷处理从一时、一天延长到几个月,那这种处理就有可能“冰冻”学生的一生。

  ■文/本报记者王丽媛 高其伦

  ■供图/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