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11时,在长春市新民大街与义和路交会处机动车道的绿化带上,35岁的宋士华穿着单薄的蓝棉袄,脸被冻得红红的。她捧着一个红色募捐箱,等信号灯变红,她抱着募捐箱沿着长长的车队,走到一辆又一辆车边,跟司机乞讨。 就是这个女人,靠乞讨,帮孩子治好了病;靠乞讨,供孩子上了学。而现在,她更希望能在长春有一份工作,让儿子体面地上学。
为救儿子她乞讨近四年
如果不是儿子得了白血病,住在公主岭市毛城子镇太平沟村的宋士华一家,或许不会在长春停留近4年时间。
2006年年底,宋士华的儿子李明宇总说浑身没力气,脸上有了出血点,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她的丈夫几年前患有糜烂性胃炎、结肠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干不了重活,一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宋士华的身上。
拿着卖房出租土地的2万元钱,宋士华举家来到长春,给孩子治疗,还不到一个星期,这笔钱就所剩无几。
情急之下,宋士华一咬牙:“就算乞讨,跪着、爬着我也要救我儿子!”于是,她将小女儿送给别人抚养半年,自己在长春新民大街、义和路附近,挨家挨户地敲门乞讨,每天她都将乞讨来的钱,存进医院,给儿子治疗。后来,她和孩子病友的父母,一起拿着募捐箱,走上街头为孩子募捐。
“有人相信,有人不信,经常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是这一切都过来了。”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委屈,宋士华的眼泪还是忍不住往下掉。
直到2010年6月,儿子李明宇经过近4年的治疗,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出院了,花掉30多万元的费用,这些钱除了亲戚借的、好心人募捐的,还有就是宋士华风雨不误乞讨得来的。
“天下父母心,看到儿子躺在病床上,那么痛苦,当时就是要我用命来换儿子的健康,我都干。”宋士华说,儿子出院后,她心情好多了,儿子说,他能够看见妈妈经常笑了。
为了儿女上学 她还在乞讨
“因为生病,后期营养跟不上,明宇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瘦小,但是学习很好,这学期语文、数学都打了90多分。”明宇出院后,身体还是非常虚弱,需要补充营养,但是家里没钱,一直没让明宇吃上好的,这让宋士华十分揪心。
因为丈夫长年的疾病,不能干重活,家里的地也卖了,两个孩子都要上学,一家人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宋士华无奈,在去年国庆节期间再次来到长春,站在街头乞讨。
这次乞讨,她心里十分矛盾:孩子的病已经治好了,再来乞讨,会让自己的良心不安,但是如果不乞讨,孩子们可能就会面临辍学。无奈之下,她只好选择继续乞讨。
“如果这次复查,明宇身体没有异常,那孩子就算是好了。”每次想到这里,宋士华都会很高兴,这也成为她乞讨的动力。
为了孩子 她想找份工作
“我现在拿着募捐箱,心里直打怵,毕竟孩子病已经好了。明宇也渐渐大了,知道乞讨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这样会影响孩子成长。”宋士华说,“我想找份工作,能维持这个家,让儿子体面地去上学。”
宋士华说,明宇现在插班上二年级,起初孩子知道她在长春乞讨,因为当时年纪小,还不是很明白。有一次,宋士华从长春回家,明宇对她说:“妈,别再去要钱了,你也找份工作上班吧。”听着孩子这样的话,宋士华心里也不好受,毕竟孩子大了,懂事了。
大年初十,宋士华离开家来到长春,爸爸跟明宇说,妈妈去长春打工了。“我们心里也挺难受的。”宋士华的丈夫说。
宋士华说,孩子马上要开学了,最好在孩子开学前找到一份工作,因为孩子要交学费。“做保姆也行,让我伺候病人也行,有企业让我干活也行,我希望工资能够维持我们一家的生活,能够让我供养俩孩子上学。”宋士华说。
谁能帮助她 给她找份工作
17日是元宵节,在公主岭老家的李明宇给妈妈打来了电话,祝妈妈节日快乐,这让宋士华十分高兴,虽然一个人在长春过节,接到孩子的电话,她还是满心高兴。
2月是孕育希望和生命的季节,而在宋士华的心里,儿子的病好了,就是她生活中的春天。如今,这位母亲想要寻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地养活一家人。
如果您能给宋士华提供一份工作,或者您能够帮助她联系一份工作,请伸出您的援手,和我们一起来帮助她。热线电话:0431-96618。
本报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