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40多年坚持收集整理家庭档案

2011/3/28 4:17: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张贤春(中)在展示家庭档案中的粮票。视频截图  今年年初,家住镇江扬中市油坊镇振兴村的村民张贤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晒晒你家账本家庭档案”活动,并获得了一等奖。老人说,他有一儿一女,自从开始建立家庭档案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都要向父母、妻子通报一年的收支。

张贤春家各个时期收支账目。张凌发 摄

张贤春家各个时期收支账目。张凌发 摄

张贤春(中)在展示家庭档案中的粮票。视频截图

张贤春(中)在展示家庭档案中的粮票。视频截图

  今年年初,家住镇江扬中市油坊镇振兴村的村民张贤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晒晒你家账本家庭档案”活动,并获得了一等奖。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档案,能在全国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昨日,记者采访了今年已经72岁的张贤春。

  最大幸福 收藏了一生中的第一双棉鞋

  刚进张贤春家的院子,就能感受到一股热闹劲儿,慕名前来参观的人还真的不少。跟随主人,记者与参观者一起进入了档案室。

  20多平方米的屋子保存着家庭收支档案、培养成长档案、家庭收藏各种票证类档案、家庭成员养老档案、医疗保险档案等分门别类,收藏物品从小件的纽扣、粮票,到衣服、图书、报纸等琳琅满目,按种类分了10大类。档案数量360卷(件)。“这个粮票是1963年的,有5斤的,有3斤的,有全国的、江苏的粮票……”“还有毛主席像章、语录……”张贤春老人一一向参观者介绍。

  据介绍,1964年,张贤春应征入伍。由于入伍前就有收集小东西的习惯,当兵期间,他把自己穿的军装、生活用品细心保管起来。如今,在他的档案柜里,可以看到有个柜子存放着服役期间,以及工作后的各种衣服、杯子、鞋帽等。老人说,每件物品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老人告诉记者,在整个收藏的私人物品中,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当兵时所穿的第一双棉鞋一直保存完好,因为这双棉鞋也是他人生穿上的第一双棉鞋。老人说,从他生下来时,家里就一直非常贫困,当兵之前,就连一双新鞋子也没有穿过。到了部队以后,他第一次穿上了棉鞋,激动得眼泪直流,那一夜他几乎没睡,他说他在心里一直在默默感谢毛主席和人民军队。

  部队多次换鞋,别人都将旧鞋扔掉了,但他却怎么也舍不得,一直珍藏着这双给他带来温暖的棉鞋。直到现在,他每次看到这双棉鞋,都会感到一阵心酸,但同时也为自己感到幸福。

  “1970年参加工作,由于当时工资不高,为了节省开支,我就把每天收支记录下来,正式的建档工作也就这样开始了。”日复一日,张贤春收集记录的范围开始扩大,他不仅积攒自己的物品,还收集家人的日记、书信、照片等资料,每得到一件东西都如获至宝,认真整理归类,作为自留档案中最原始的资料。

  最大乐趣 每年大年三十公开账目

  对于建立家庭档案中的乐趣,老人也有他自己的理解:这就如同一本“家庭故事书”,荣誉档案、子女成长档案,偶尔翻开来看看,当时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成了温馨的回忆。

  在向记者介绍时,张贤春对老伴的支持也表示非常的感激,他说,这么多年来,老伴比他还要细心,对于收藏的家中衣物,老伴特别用心,非常注意防潮防霉防虫,每过黄梅天,老伴都要将所有物品拿到院子里晒太阳。家里最好的箱子不是用来装衣服的,而是用来装档案。现在4个大柜子全部装上了用过的纪念物品。老伴不仅精心保留家中每一份资料,而且经常和他核对家庭收支的账目,确保每一笔账都很准确。

  老人说,他有一儿一女,自从开始建立家庭档案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都要向父母、妻子通报一年的收支。他说这是他从部队里学来的习惯,一方面对全年进行一次幸福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全家人继续努力。如果在某一方面浪费太多,也在家庭会上予以提醒。子女长大后,家庭通报会变得更加认真,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科学治家的好习惯。现在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且都成了家,但老人仍希望两个孩子最好建立家庭档案,学会有计划地过日子。老人说,现在儿子给钱给物,每一笔都记在家庭的账上。他说他今后会将家庭档案作为传家宝传给儿子,一代代记下去,传下去。

  最大希望 建一个“家庭档案馆”

  毕竟是半路出家,对档案知识还存在很多“盲区”,张贤春曾多次到扬中市档案馆学习建档分类、编号、填写目录、存放照片等方法技巧。在学习与实践中,他逐渐成了档案管理的“土专家”。如今,他的部分家庭档案还被该市档案局征集保存。

  张贤春的家庭档案引起了扬中市档案局的重视,据该市档案局副局长徐凤琴介绍,目前,像他这样40多年坚持不懈收集整理家庭档案的市民,不要说在镇江市鲜有,就是在全省、全国也并不多见。采访中,许多参观者都认为,这些档案资料不仅记录了张贤春的家庭历史,也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史,特别有意义。张贤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人敬佩。

  为了能通过一个完整的家庭历史记录,来反映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张贤春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将40多年保存下来的纪念物品和账目,分门别类科学保管,给其他市民或者一些单位提供参考。通过他们这样一个家庭,透视改革开放的成就、反映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好在目前在该市档案馆的支持下,他的家庭档案馆已经基本建成。

  ■也有遗憾

  丢了处理严凤英后事的日记

  但张贤春也有一件最大的憾事,那就是在他担任安徽省文艺界军代表时的日记丢失了,因为在这本日记中,有他处理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后事的完整记录。他告诉记者,他原在江苏当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为他是优秀班长,和另外2名干部被抽调到安徽省文艺界担任军代表,当时就居住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宿舍区内。严凤英自杀的那天晚上,他接到严凤英丈夫王冠亚的电话,后来他陪着王冠亚和2个儿子用小板车将严凤英送到了医院。严凤英死的那天夜里,他也匆匆赶到了医院。火化的那天,是他亲手将严凤英从太平间里抱出来的,他说当时严凤英的全身还是软的。从医院到火葬场,他一直陪着王冠亚,所以王冠亚对他非常感激。他告诉记者,后来安徽黄梅戏剧团曾经3次到扬中演出,和严凤英一起唱戏的王少舫还专门对他演出慰问。当时他已经是扬中的一名副乡长兼人武部长。

  完整记录处理严凤英过程的日记,他已经想不起来是在卖书的时候丢失了,还是藏到哪了,因为那时他也害怕被人发现,怀疑他有什么目的。在建立家庭档案时,他始终未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