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位穿着羌族服饰的女孩耐着高温,一直站在四川省川剧院门口。在她旁边,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女孩,举着“彭登怀老师,我要学变脸”的大扇子,她们一直在等待着彭登怀老师出现。
我想把变脸和羌笛结合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和发扬。”
学艺>>>
连续3天烈日下等师
女孩名叫何美燕,来自四川茂县凤仪林场,旁边的两个女孩是她的好友晏飞和陈青霞,刚高考完她们就一起来到成都。连续3天,何美燕穿着羌族服饰,顶着烈日在省川剧院门口等待。
谈到来成都寻师,何美燕说,自己偶然在网上看到“小艺术家夏令营”活动,如果报名就有机会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我想把变脸和羌笛结合起来,到这个艺术节上去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发扬。”
“我是从爷爷那里学习到吹羌笛的,是他唯一的女徒弟。今年爷爷都83岁了,我不想让这门手艺从我这里失传。”何美燕说,现在羌族人口虽然有30万,但会吹羌笛的人太少了。
回应>>>
沟通后看是否收她为徒
何美燕说,3天前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她和彭登怀老师通过话,但遗憾的是,彭老师现在人在外地,称回来后再联系。“我会继续坚持下去。”何美燕说,虽然这几天有很多人好奇她们的行为,但她不会放弃。
随后,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彭登怀老师,他表示,这个女孩跑来成都拜师不容易,将会和助理沟通后,决定是否收她为徒。
身份揭秘
在羌笛界她的爷爷很有名气
据四川省羌学学会理事、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贾银忠介绍,何美燕的爷爷何克知在羌笛界很有名气,不仅会演奏,还会制作羌笛,这门手艺在何家代代相传,但是“传男不传女”,何美燕是极少会吹奏羌笛的女孩之一。
贾银忠表示,在2008年地震之前,整个羌族地区只有10多个会吹羌笛的人。地震后,羌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会吹羌笛的也仅有百余人,而且能真正演奏的人不多。
天府早报实习记者胡佳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