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酗酒身亡遗孀组织反劝酒联盟

2011/12/19 16:42:0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  2011年12月14日,在丈夫去世4周年的纪念日里,邵丽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反劝酒联盟”。2009年1月18日,刚订婚不久的刘某来济南拜望岳父母,当晚4人喝了6瓶白酒,刘某醉酒后身亡……

“反劝酒联盟”微博(网络截图)

“反劝酒联盟”微博(网络截图)

  □本报记者 孙华

  3棵已碗口粗的杨树,均已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12月17日中午,冬日暖阳洒在黄河北大桥镇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院内。“这是爸爸栽的树。”邵丽正逗她5岁的儿子,“如果他还在,该多好……”看着活泼好动的儿子在树下嬉戏着,邵丽的眼泪又落下来。

  2007年12月14日,邵丽的丈夫被朋友叫去喝酒,一醉不醒。那时候,他们的儿子还不到1岁。“这几年,俺娘俩艰难度日,3年前我开了一家网店,能勉强糊口。几年来,我对酗酒身亡的事件特别关注,发现几乎每个月都有酒后身亡的悲剧发生。”

  2011年12月14日,在丈夫去世4周年的纪念日里,邵丽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反劝酒联盟”。记者求证获悉,这是国内第一个“反劝酒”公益微博,短短几天内,已有全国各地网友加入。

  伤痕难逝:4年前的悲剧犹在眼前

  邵丽和丈夫老家都是菏泽曹县的,十几年前便来济南租住房屋做小生意。

  谈及4年前丈夫酒后身亡的事情,邵丽仍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天晚上10点多,酒店老板开车把我对象送回来了。他另外两个朋友还在那儿喝。一进门,我就觉得他喝多了,脸色苍白,他一句话也没说,指了指床。我赶紧让他躺下,并给他倒了杯水。”

  “之后,我就照顾孩子睡觉。顶多几十分钟的空,一开始他还打呼噜,可后来没动静了。我想,他这一口气怎么憋得这么长,怕他憋着,我赶紧喊他,可他没动静。我害怕了,赶紧叫来住在隔壁屋里的老爷子,老爷子过来一看,也慌了。”“我赶紧到附近卫生室,叫来医生,用听诊器一听,说已没有心跳了。”

  被送到医院抢救了50多分钟后,医院医生宣布,患者因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当时的病例,邵丽还保存着,上面写有“于20分钟前,患者饮白酒后(具体量不详),由家人发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呼吸停止……”

  反劝酒风:她想发出自己的“微声音”

  因开网店的缘故,邵丽经常上网,并通过网络关注酒后发生的悲剧。从全国范围来看,几乎每个月都有酒后身亡的。

  她把媒体报道的酒后悲剧事件都留存下来。仅在济南,2007年12月17日,在历下区姚家庄,一男子应邀赴宴喝醉后再也没有醒来,留下悲痛欲绝的孤儿寡母;2009年1月18日,刚订婚不久的刘某来济南拜望岳父母,当晚4人喝了6瓶白酒,刘某醉酒后身亡……

  喝酒的危害人尽皆知,可大家依然在酒桌上劝酒、逼酒……

  成立一个“反劝酒联盟”的想法,早已在邵丽的脑海中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她一直感觉,仅凭自己一人的呼吁,声音太微弱了。

  微博逐渐兴起且影响力越来越大,邵丽突然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了落脚点,“开微博,算是发出自己的‘微弱’声音吧。”12月17日,记者登录她开设的“反劝酒联盟”发现,全国各地已有40多人予以关注,他们均痛陈劝酒、逼酒带来的危害。

  已加入“反劝酒联盟”的汤先生称:“我认为劝酒逼酒风在长江以北地区尤为严重,北方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要比南方重,公开场合习惯了满口仁义道德,羞于言表,只有借着酒劲装醉,才能表露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在酒的浸染下,利益各方会实现很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识。”

  酒风异化:扭转“劝酒风”很难

  劝酒逼酒风害了谁?据河北2010年一项普通人群饮酒情况调查,在饮酒人群中,工商业者占61%,饮酒的高峰年龄在26岁至45岁,工商业经营者饮酒率最高,达72%,其中53%是重度饮酒者。北京天坛医院针对90例因喝酒导致肝硬化病人进行的一项统计显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约38岁。这些人的职业主要是公务员、中青年干部以及工商业者。

  接受采访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感慨,喝酒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而敬酒最早是一种敬老仪式。但现在,敬酒的内涵不断被异化。在社交场合,敬酒成了一种交际手段,用来招待上级、贵宾或为了达成谈判目的。有时敬酒不是为了对方健康,也不是让对方喝好,而是为了故意把对方灌醉,似乎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办好。

  既然大家都明白喝酒伤身,也并非真想喝,为什么还会陷入劝酒、敬酒这个死循环?山东大学社会学学者高洋称,长期以来形成的劝酒文化具有强大惯性,喝酒已经不是简单的事,里面被注入了太多的含义,想扭转“劝酒风”并非易事。“但我对开设‘反劝酒联盟’公益微博的做法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