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当天,在全民健身广场的慈善义卖活动中,一位身子瘦小、头发花白的老人家身穿志愿者的衣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肖世英。她今年已经73岁,成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已经超过六年。肖世英说,做义工让她感到很满足。
孤寡老人的“贴心姐妹”
“我是受我女儿影响才成为志愿者的。”2002年,肖世英的老伴过世,她从湖南来到中山。刚开始,城市的生活让她感到颇为无聊。肖世英的女儿当时已经是青协的义工,见母亲无聊,假日便带着母亲参加青协的活动。从此,肖世英与志愿者大军结缘,并于2005年正式加入青协。在她的影响下,一位年纪更大的老人也申请成为志愿者。
开朗热情的肖世英成了福利院老人们的“贴心姐妹”。由于年龄相仿,肖世英很快与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们打成一片,陪老人们聊天,还给他们讲笑话。2007年,肖世英患上胆囊炎,而术后出院仅仅五天,她就匆匆赶去参加福利院的活动,让一些老友惊讶她“瘦得厉害”。
其实,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肖世英同样碰到了困难。虽然年届古稀,但她还是不辞辛劳地跟着其他志愿者四处探访,了解一些困难户的情况。在她看来,一些孤寡老人比较孤僻,打开他们的心扉不容易。有一次,她随着几个年轻的志愿者到社区进行探访,在两个独居老人的门口,光叫门就叫了半个小时。
不过,这些小困难在肖世英看来已不是困难。她反复强调的是,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也同样取得收获,比如快乐充实和越来越健朗的身子。
不管真假乞丐都给一元
“一块钱对大伙来说不算什么,你管他是真是假。”每次见到乞讨的人,肖世英的做法与他人迥然不同。当许多人看到乞丐直接避开时,肖世英却掏出了小钱包;当一些好心人给了钱直接离开后,肖世英却开始跟乞丐聊起天:“你是哪里人,年纪这么大了,怎么不回家去?”
让肖世英还惦记着的是来自河南的一对老夫妇。
一次,在沙岗墟附近,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守着一个瘫在木板上一动不动的年轻人,老太太正在一口一口地给年轻人喂饭,老爷爷则坐在一边,用浑浊的双眼紧紧盯着年轻人。在三人的跟前,一个碗中,有着过路人丢下的几张一元纸币。
这吸引了肖世英的眼光,同情心油然而生。她再一次像以往一样走上前去,也给了一块零钱。
第一时间响应捐献器官
今年元旦的慈善活动中,肖世英参加完福利院的活动,便特地前来支持与红会、人民医院共同举办的“人体器官捐献”活动,不待工作人员指引解释,肖世英就要过签字笔,郑重地在“万人签名倡议”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在去年的活动中,她早早就填写了“器官捐献表”。
肖世英说,她是第一批响应捐赠遗体号召的人。她的这个心思由来已久:在多年前看央视《夕阳红》节目时,肖世英第一次知道捐器官捐遗体的事情,她便上了心,从此,捐遗体成了她的一个心愿。
为了这个心愿,肖世英还和家中的几个子女产生了分歧。除了在中山做了多年义工的女儿支持母亲的决定外,不在她身边的其他三个儿女异口同声的反对:“以后我们把你的遗体捐出去,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们?我们会被人骂没良心的。”
肖世英对此不为所动,她告诉子女,“捐遗体是自己的心愿,如今不过是通知你们一声,不管支持不支持,都不能影响自己完成多年的心愿。”
对于捐器官和捐遗体,肖世英没有多少忌讳,她甚至“取笑”儿女思想还不如自己开明。“能够帮助到别人,还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最后还能减轻子女们的负担。没有什么不好的。”肖世英说。徐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