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陵区李台街道办建子沟村,住着一位7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申克。在整整半个世纪里,老人一直充当全村的义务投递员。50年来,经他手投递出去的信件报刊等超过30万件,他徒步行走投递的路程超过10万公里,能绕地球2圈半。
主动提出为村民义务送信
3月5日,记者来到申克家中,见到这位义务投信的老人,他个子不高,身体清瘦,精神矍铄,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乐呵呵地说,每天义务投递信件,心情好又锻炼了身体,抬脚之便,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回忆起当义务投递员的初衷,申克说:“我原先在姚安小学教书,1962年困难时期,把教师下放到农村劳动,从1963年起,毛主席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时我23岁,那些日子我一直琢磨,能做些什么事帮助别人。一天,我到大队部办事,发现办公室堆放了很多信件,没人管。原来,村上人口多,邮递员投递信件时就统一放在大队部,信件延误和丢失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我就萌发了为村民义务投递信件的想法。从那以后,我就让邮递员把信件报刊等都送到我家,由我每天统一给村民发放。”
年轻人还以为有人给我发工资
申克也没想到,50年来,邮递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自己这个没单位、没领导、没工资的义务投递员,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村上年轻人还以为有人给我发工资,他们觉得如果没人发钱,谁也不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来。”
申克说,以前在小学任教时,他还发动成立“红领巾投递活动”,曾为附近3个自然村义务投递,涉及人口3000多人。
“几十年投递下来,我和村民的关系都很融洽,经常是出东家,进西家,村民们对我也很敬重,我挺知足。”申克这样说。
今后还想在村里办报刊栏
50年来,经申克投递的超过30万件的信件、报刊杂志、包裹、汇款单等,从未出现过丢失、缺损。大致估算,老人徒步送信所走路程已超10万公里。62岁的村民马涛说:“以前村里有一对没儿没女的老夫妻,老太太甘肃亲戚常来信,但老夫妻俩却都不认字。申老师每次把信送过去,要给读一遍,然后,还要替她把回信写好,再发出去。村里有好几人同名同姓,为避免出错,申老师专门了解每个人的社会关系,他一看寄信人地址,就知道是谁的信了。”
申克说,50年来,他很少出远门,二儿子在甘肃某部队,每年都让他过去住,每次去儿子那里,临走时,他都要给家里人叮咛,一定要把信件按时送给村里人,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出错,所以总是去了不到一个月就赶紧回来。
正在采访时,邮递员把申克自己订的报纸送来,申克告诉记者:“今后我还想在村里办个报刊专栏,为村民们宣讲科普知识和国家大事要闻。”
申克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路,就会把义务投递一直坚持下去。”
党菲本报记者苗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