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床上的高奶奶看着好心人送来的电视一个劲地感谢着 ■本报记者 张贺然 摄
两次丧子,一生的遗憾就是从未体会“儿孙福”
老伴瘫痪,她从不断问“我怎么活”到如今“我怎么都能活”
新闻回放:靠捡菜省吃俭用的高奶奶,捡到4150元如数送还,失主感动要把钱都作酬谢,老人说啥也不要。她说:“我没钱不要紧,有双手就够了。”
晨报讯(记者 李敏) 昨天,还钱包的高奶奶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其实,让人尊敬的高奶奶还有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两次丧子之痛、60多年婚龄、老伴瘫痪住进养老院、靠低保金生活。
当把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后,也许有人就会像昨天送彩电的好心人一样,考虑想为老人做点什么。
没事时捡瓶子
乐呵呵地陪老伴
实际上,对于捡到东西还给失主的事,高奶奶已不是第一次做了。
昨日,记者从高奶奶所在社区倪书记口中得知,高奶奶之前捡过两次钱包,都归还给失主了,有一次是捡到了一位环卫工人的钱包。
老人有此举动,实际上与她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没有孩子是高奶奶眼下困难之处。在高奶奶的枕头边,一盒止痛药和老花镜放在一起,这两样东西是她生活中最要紧的物件。
“有时候也想,如果有儿有女就不用这么奔波了。”高奶奶说,这一辈子她觉得就这点亏欠了老伴,如今不管她在老伴身上付出多少,她都觉得不辛苦。
实际上高奶奶年轻时有过两个孩子。结婚那年是1947年,婚后第二年她就喜得第一个大胖小子,可一次高烧抽搐就夺取了孩子的生命。第二年喜讯又来,可命运就像故意捉弄人,在马上生产的时候,遭遇了难产。
说起坎坷,在高奶奶身上不仅有丧子之痛,还有老伴在9年前患上脑血栓,瘫痪在床住进了养老院。
在老伴瘫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高奶奶说,她也经历过整宿睡不着觉的日子——就想一件事:“我怎么活?”但现在她的想法是“我怎么都能活!”
从“?”到“!”的转变,用老人的话说就像“扒成皮”。
她告诉记者,这个过程靠不得别人,别人可以给你吃、给你穿,甚至可以给你钱,但心里那股劲得自己慢慢熬。
“就说说邻居吧,有一天突然来敲我家门,问我是不是拍(打)墙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高奶奶说,那一刻她真的挺热乎的,原来邻居和她之前就有约定,知道她一个人在家住,告诉她有事就拍墙,马上过来。
高奶奶说,其实这么多年来让她坚持下来的原因中,身边人的帮助和关心是她走到今天的勇气。
推开冰箱,高奶奶不停地告诉记者,这袋饺子是谁给的,那块肉是谁送的……如今,她没事的时候就去捡瓶子,到市场去捡菜,吃得饱穿得暖,就知足了,见到老伴时乐呵呵的,就是一天!
从未体会“儿孙福”
过年时最感孤单
高奶奶老两口从没儿没女的“二人世界”一直走到今天,但她和老伴这么多年都没有红过脸。
高奶奶说,惟一被老伴打了一回还是在老伴患了脑血栓后遗症后,几近痴呆的老伴一推搡,让她跌了一个大跟头骨折了,做了人生中第一次手术,但她觉得这不是老伴的本意,“不算数”。
尽管高奶奶说对如今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但旁人依然为她担心,毕竟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
“我有时也觉着活着活着咋就剩我一个人了呢。”高奶奶说,走不动那天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惟一能想到的也许就是和老伴一样进养老院,可那时不知道老伴还能不能陪着她。
高奶奶说,这9年来她的每个除夕多是在养老院过的,那里热闹些,一个人在家那时候真挺孤单的。
本报推出为老人征集儿孙活动
为让老人能享上“儿孙福”,本报推出为老人征集“儿孙”活动。
给老人一个搀扶,为老人包顿饺子,叫老人一声“奶奶”,这些都是老人未曾享受过的“儿孙福”,如果您有时间,也有精力,就来加入这个爱心团队吧。
■参与方式:
报名热线:024-86200420
微博参与:微博@媒体
短信平台:15640196128
热心小伙给高奶奶送台液晶电视
昨日上午,一位男士给本报打电话称,新买了一台电视机想送给高奶奶。
11时40分许,这位男士已经将电视机搬到本报楼下。他30多岁,穿着黑色的皮夹克和棕色的休闲裤,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该男士看到记者后,将一张发票送到记者手里说,发票背面的电话号码是售后服务和维修的,如果需要安装电视,打上面的电话就行。
当记者询问这位男士的姓名时,他摇了摇手说:“今早(19日)我看到报纸后,对老人还钱的做法,还有失主想把钱全给老人的做法很感动,想为老人做点事儿。”
当记者打算继续上前询问时,这名男士迅速离开,整个过程没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在购物发票上,记者看到彩电是32英寸的,于昨日11时7分购买。
昨日16时许,这台液晶电视机已经送到高奶奶家。
“这电视咋这么薄呢,没想到老了老了还看上新电视了,你说我得咋感谢人家送电视的好心人啊!有愧啊!”听闻好心人送来了大电视,楼上的电工邻居赶紧下来帮助,不到20分钟就把电视安装完毕,坐在床上的高奶奶看着电视一个劲地感谢着。
老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当面感谢一下送电视的好心人。
昨日21时30分,记者辗转联系到了送电视的好心人。
电话那端,好心人表示,正是因为看了报道后感动了,才想到买电视,不图啥,就是想给老奶奶送一台电视,而且买电视的事他也没和家人商量,也不想留名字。
本报记者 李敏 实习记者 徐征
“低保奶奶”带给我们一个向善的机会
本报评论员 刘兴伟
昨天,本报《我没钱不要紧 有双手就够了》的报道引发了巨大反响,不少读者来到报社表达了想资助“低保奶奶”的愿望。有人愿意给这位老奶奶提供工作岗位,还有人因为新闻中提到老人“都87岁了,从没在家看过一次彩色电视”,就抱来了一台液晶电视机。
如果说“低保奶奶”的善举给我们带来的是感动,那人们对这位善良的老人给予的热情反馈,则让人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老人的一次义举或许仅仅是一件小事,然而这件小事却如同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这个春天里,汲取爱与善良的雨露,蓬勃生长,枝繁叶茂。这一幕是如此真切,又是如此生动,转瞬间,人们对于善的向往就这样被唤醒了,焕发出熠熠的光辉。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宽容、善良、拥有美德的社会中。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常常处于观望状态。当我们抱着推己及人的心态,便会用爱心来回答义举;当我们抱着功利自私的心态,便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甚至是冤冤相报、以暴制暴。是的,生活有的时候就像是一副多米诺骨牌,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被触发,善或恶,天堂或是地狱。
也许你会说,我无法选择,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副道德多米诺的一环。当人们习惯了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会发现让生活更美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位女老师扶着一个盲人小伙上了的哥的车。下车时,小伙准备掏钱,的哥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的哥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这个故事不是被编造出的哲理小品,而是发生在天津的真实新闻。
美德与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近,就像抱给“低保奶奶”的液晶电视,就像“我挣钱比你容易”的将心比心。这个距离有多近?就是你面向善良主动迈出的那一步的距离。
也就是说,真正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是我们给自己一个向善的机会,是我们停止抱怨,停止等待,从我做起,主动迈出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