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讲述抗战经历:一夜与鬼子拼7次刺刀

2012/6/25 12:05:4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今年96岁的张怀玉老人,15岁参加红军,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300多次。”张怀玉老人讲,黄河很宽,一开始,步枪打不过去,他们就用自己造的大炮和日本人打,天天打,战斗很惨烈。“清涧城打下后,我们的独立营又改编为警备4旅12团,团长叫刘三原,是个四川人,我任三排排长。

讲述起往事张怀玉老人仍记忆犹新。

讲述起往事张怀玉老人仍记忆犹新。

  今年96岁的张怀玉老人,15岁参加红军,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300多次。1950年底,解甲归田,来到延安市七里铺村,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担任大队书记直到1985年。

  老红军档案

  张怀玉, 96岁 ,延安市延川县人,1916年12月23日出生于榆林子洲县殿寺乡张家洞村。民国18年(1929年)春,逃荒来到延川县关庄乡大草滩村。1931年,15岁的他在延川县五羊川参加红军,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300多次。1950年,解甲归田,退伍到延安市七里铺村。

  ■见习记者 雷鸣 文/图

  为活命 逃荒离家乡

  见到96岁高龄的张怀玉老人,是在六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延安市宝塔区医院一个病房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光荣的一生。

  “我是逃荒来到延安的,小时候差点没饿死在老家榆林,现在想起来,都非常害怕。”张怀玉老人说,他出生于1916年12月23日,兄弟姊妹4人,他是老大,下有2个弟弟、1个妹妹,妹妹排行老三。民国18年春,他13岁,在父亲张树旺的带领下,从老家榆林逃荒来到延川县关庄乡大草滩村。

  “当时大饥荒,没有收成,没有粮食。我只记得连路边的树皮都被人吃光了,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人,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一斗粮食。”老人说,榆林闹饥荒实际上是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到了民国十八年,灾荒更为严重。当时好多人家连面糊糊都喝不上了。饿死的人非常多。为了能活命,许多家庭选择了逃荒,他们全家逃到了延川县。

  找饭吃 闹红当了兵

  “逃到延川后,为了生存,我就一边要饭、一边找事干,放羊拦牛、给人打短工,什么都干过。直到我15岁那年,五羊川闹红时,我当了兵,参加了红军。”张怀玉老人说,1931年,在他15岁那年,他到延川县五羊川(现在属于延安市宝塔区)大山疙瘩镇工作,负责该镇红军家属的分粮、分地及后勤支援工作。

  “当时当兵,主要是为了能找到一口饭吃。但是后来,随着部队的壮大与发展,我才觉得当兵不仅仅是能吃上饭,更重要的是能为穷人打天下。”张怀玉老人说,1935年春,19岁的他参加了当时的红26军红3团,当时该部队归刘志丹直接领导。当年10月,蒋介石集结了10余万兵力“围剿”红军,他所在的部队奉命驻守在富县直罗镇进行防御,主要和附近的民团及反动武装作战,战斗一直持续进行。后来换防,他们部队又从盐水关东渡黄河,驻防在永河、吉县、隰县、交城一带,与阎锡山的部队作战。

  “我们还和马鸿逵打过仗,每一仗的伤亡都很大。”张怀玉老人讲,1936年春,部队奉命从盘龙川上来,换防到靖边的张家畔、安边及宁夏的盐池、华池和甘肃的平凉、固原一带,西征宁夏、甘肃,开始了“西线”作战。“主要和马鸿逵、马步芳的骑兵部队作战,战斗力很强。马鸿逵的骑兵每人都配有宽三四厘米、长1米多的马刀,几百人的骑兵一齐冲过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很多战友就被这种马刀砍死了,战斗非常艰苦。”张怀玉老人说,西线作战和马鸿逵“过招”,看到许多战友离他而去,“复仇”的念头时刻都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因为想念战友、要给战友报仇,他打仗更加勇猛和顽强。

  奉命令 渡黄河阻击日本人

  “西安事变时,我们奉命保护毛主席,我当了班长。”西安事变后,部队进行整编,由原来的红26军红3团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后又整编为警备1旅,团长姓文,好像是江西人,他当了班长。

  “1937年秋天,我们整编后调防到绥德,120师359旅718团整编为陕甘边区警备1旅,归八路军后方建制。驻守黄河边,东征山西,和日本人在黄河岸边进行战斗。”张怀玉老人讲,黄河很宽,一开始,步枪打不过去,他们就用自己造的大炮和日本人打,天天打,战斗很惨烈。“日本人作战很强,比国民党军队厉害,我们几天都喝不上水,和我一个村的李毛晓让日本人大炮打伤后,自己爬出工事,到黄河边喝了几口水,又被日本人的炮弹再次打中,连尸体都找不见了。”张老说,最后他们攻过黄河,在山西的柳林县、保德县、交口、临县一带与日本人作战。

  “在柳林的一个晚上,日本人偷袭了我们部队,站岗的2个哨兵被暗杀。我们60多个人一晚上和日本的几百人打,满山都能听见日本人说话,听不懂。子弹打完了,我们就去拼刺刀,我一晚上拼了7次刺刀。敌人很多,我们快被包围了。山下路口是5班在守,看着敌人越来越多,守不住了,连长让撤退,我们就从5班守着的路口开始撤退。子弹从头上、脚下嗖嗖直飞,不断有战友中弹。我们一口气跑了40里路,跑到一个村子里,住着几户老乡,我们把老乡家里水缸里的水都给喝完了。60多个人,跑出来5个人,其余都战死了。”

  张老说,他们在宋家川的希鸡塌修战斗工事,对面就是日本人的工事,也就200米的样子。旁边一个四川籍战友,姓陈,刚接到家里的信,正在看时,日本人冷枪打过来,一枪就给打死了,死的时候手里还捏着家里的信。

  “人死得特别多,我这一辈子最恨的就是小日本鬼子。我们在柳林打吴老婆山,战斗很惨烈,人员死伤很厉害。我们的武器也不行,没有弹药,在武器装备上比不过日本人。那会儿的口号就是‘人死了不要紧,枪没有了可不行’。有个战友,一上阵地就专门拿一瓶枪油,不断地给枪上搽,要不然,枪打得太热了,就打不成了。在往山上冲锋的时候,这个搽油的战友被地雷炸断了腿,就那样还坚持爬着给枪上搽油。”

  说到这里,张怀玉老人停顿了好半天。休息了一阵后,老人叹了口气说:“忘不了,啥时候都忘不了!我现在晚上做梦都是和战友在一块杀日本鬼子。以后见了他们,还和他们一起战斗。”

  破敌胆 抬着棺材送敌人

  “1938年,我们部队退出山西,驻扎在绥德县城,县城还属于国民党管。县城有个姓何的专员组织了暗杀队,专门暗杀我们的红军。在冯家岔、渠口,暗杀了我们很多红军战士。1939年,我们部队撤防,到了关中分区的耀县、泾阳、三原、旬邑一带。”张怀玉老人说,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1941年,在一个叫映火山的地方,因为是冬天了,天气很冷,他们都没有冬衣,穿的都是单薄的衣服,又整天在森林里,衣服都挂得破破烂烂的。没有鞋,就用树皮草绳子缠住当鞋穿。也没有东西吃,天天挖工事,很多人都冻伤了。到了腊月二十三他生日那天,饿得受不了了,他就在地里挖老鼠洞,逮住了一只小老鼠,生火烤熟,他吃了半只,另外半只给了一个姓贾的江西籍战友。

  “到了下午,接到老百姓报信:明天黎明有国民党的4个团来攻打映火山。我们只有14个人驻扎在映火山,其余部队离我们还有80里路。晚上安排我去侦察敌人的动静。我刚刚走到半山,就看见敌人来了,由于没有接到可以撤退的命令,我们就开始阻击敌人的进攻,一直把敌人放到离我们20多米才开始打,这样不浪费子弹。我们打死40多个敌人后,接到命令可以撤退,一口气跑了40多里地,前来接应的2营来救援了,截住了后面的敌人。我们就这样撤退了,14个人活着回来了3个人。”

  张老回忆说,到了腊月二十八,他们接到命令回庙湾进行休整,准备过年。就在过年那天,国民党的部队打炮,八连担任警戒。在一个叫罗家卯的山上,一个班的战士被全部打死。 “大年初一,我们团进行反攻,这次反攻打死了敌人1个连长,我们买了棺材,打发老百姓抬着棺材送到了敌人那边。在攻打一个叫小桥的地方时,我和旅长在一起。早上敌人开始吹号进攻,敌人有11个炮楼,敌人的装备好,从山下一直把炮楼修到了山上。战斗很激烈,敌人兵力多、武器又好,我们很快就被包围了。这时候,从街头冲过来了100多个红军骑兵,敌人的火力弱了很多,我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晚上,我们缴获了好多武器,撤出了战斗。”

  “在小桥战斗中,敌人有一挺重机枪。我的枪打得准,想夺下那挺重机枪,舍不得用手榴弹,怕炸坏了机枪,就用步枪打,一枪打死了那个机枪手,我瞅着个空当跑去缴获了机枪。这次战斗我缴获了重机枪,被任命为警备1旅2排排长。”

  作战猛 追着敌人拼刺刀

  “1943年,我生病了,发冷、出汗、吐血,住进了富县吉子湾的野战医院。1943年秋天病好后,我到了中央党校5部运输队工作,任运输队队长,主要负责中央党校的粮草钱物运输。这项工作一直干到了1946年底。”张怀玉老人说,1947年原部队来了命令,他返回部队。原部队换防走了后,他到延川组织了游击队,后又整编为独立营,参加清涧战役。那时,他们部队的作战防线先在岔口,在岔口的战斗打了7天7夜。岔口的敌人打退后,他们又开始攻打清涧县城,打了七八天,打下了清涧城。

  “清涧城打下后,我们的独立营又改编为警备4旅12团,团长叫刘三原,是个四川人,我任三排排长。”张怀玉老人说,1948年他们奉命攻打宜川,在县城山上他带领突击班战士强攻一个崾岘;刚冲到崾岘半梁上,四个战友就被敌人打中。“敌人躲在一棵大树后,向我们射击,接着又有几个战士中弹,我一跳冲到敌人工事边,用刺刀接连捅死几个。我又跳过工事,紧紧撵着往回跑的敌人。敌人往回跑的时候,看见追上来的就我一个,就返身回来和我拼刺刀,一下子围上来几个,刚好,这时候其他战士也追了上来,才消灭了这几个敌人。”

  张怀玉老人回忆说,1949年西北党校成立,他就从宜川到了西北党校。在子洲待了1个月后,西北党校迁到延安,他于是来到了延安,任运输队队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延安。1950年,在拉一车粮食时,马突然受惊,驯服受惊马时他被马咬断了手指头。

  “1950年底,部队让我去西安警卫排担任排长或者去兰州军区,我那时刚刚抱养了一个儿子,舍不得离开,就直接退伍到七里铺村,担任大队书记,直到1985年才不再担任职务,解甲归田,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张老最后说,战争期间他曾经养儿养女好几个,但全部夭折。1950年抱养了一个儿子,所以对儿子看得很重,实在舍不得离开,没有想到,2006年他的爱子又在人生的道路上先他而去。痛失爱子,对他的打击很大。

  采访手记

  在采访时,老人硬朗的身体、清晰的记忆以及利索的谈吐,让我很难相信老人家已经是96岁高龄。在看过老人所有的证件后,为了考一考老人还能记起一些啥事,记者随口问他是否还能想起曾经的老战友。没想到老人家不但一下子向记者说出了50多位战友的名字,而且还记得这些战友具体的籍贯是哪里。据老人说,这些战友好多已经战死沙场,即使幸运活下来的,现在也大都不在人世。但是,在他的心中,这些战友一直还和他在一起。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