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回应“当代林徽因”称号:不在意无所谓

2013/1/26 11:08:48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情感网
解放周末:听崔永元说过,柴静的一些报道虽然不是对新闻事件的最早触及,但却总能呈现不一样的“看见”。柴静:(扳起手指数)有袁厉害的亲生儿子、养子,有她的保姆、母亲、弟弟,还有县长、福利院院长,这些还不包括那几个孩子。

  解放周末:这次采访了多少人?

  柴静:(扳起手指数)有袁厉害的亲生儿子、养子,有她的保姆、母亲、弟弟,还有县长、福利院院长,这些还不包括那几个孩子。

  穷富没有标准,更用不着比较,人要是通过比较来界定自己的话,那就麻烦了。

  ●我为什麽喜欢阅读,就是因为看到有人写的东西让我觉得很亲切。

  ●你对做的事情本身是敬重的,做得稍有质量一点,读者就会给你回馈。

  解放周末:《看见》这本书问世一个多月,已经卖了100多万册,有媒体形容你的签售会“堪比春运火车站”。这麽多粉丝、这麽大销量,这件事情本身让你看见了什麽?

  柴静:我原来没有细想过这件事。写书的人一般都有个惯性,觉得封笔的一瞬间,这本书就和自己没关系了,从此后你有你的路。但我很在意读者的检验,最终对这本书有决定权的,不是那些因为知道我名字而买书的人,而是那些真的翻过看过这本书、对这本书有评判的人。有一个陌生人过来跟我说,我看了你的书,看到哪儿掉眼泪了,他说不是因为你写得多麽好,而是因为你写出了我想说但没说出来的话。他的这番话很打动我。

  当年我为什麽喜欢阅读,就是因为看到有人写的东西让我觉得很亲切,即使他是百年前的人,是已经故去的人,但我觉得他是我精神上的亲人。虽然我们身处不同时代,但我一直没有点破的东西,他却说出来了,我和他的感受是相近的。这也是写书本身的意外之喜。

  解放周末:也许是本来的应有之义。

  柴静:也许是,但我没做过这样的预设。我不知道这本书对他人来说有什麽用,但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完成。

  解放周末:对於很多销量大的书,有的人看见的是销量背后的巨额稿费。

  柴静:要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话,我就不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这本书。他们来跟我谈的时候肯定不是把销量报得最高的。我最在意的也不是他们对外的声誉,或是受人尊重的名头,而是我喜欢他们的编辑,他们的几位编辑对文字的认真、那种读书人的风范,是让我钦佩的。这本书在后期的两三个月里有一次比较苦的打磨,以至於我的责任编辑到现在还没看过那本书,他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了。(笑)我特别尊重他们的修改意见,但反过来这会折磨他们。这个折磨是什麽意思呢,我可能每天都改一稿发给他们看,他们说定稿了怎麽又改了。但他们非常细致,我书里写的每一期节目,他们都会找出来看,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叙述的准确,甚至到行文和结构。

  解放周末:之前有人调侃,说你是“央视最穷主持人”。

  柴静:穷富没有标准,更用不着比较,人要是通过比较来界定自己的话,那就麻烦了,会永远活在不安中。在目前的境遇里过得还挺舒服,这就够了。

  当年在电台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有位听众给我写了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有一天我们会为你发工资的”。传媒市场很有意思,我没有预期,但从这个事情回头来总结的话,这个行业可以给大家一些良性的信息,你对做的事情本身是敬重的,做得稍有质量一点,读者就会给你回馈。

  不要动不动拿一个大坝把他的心拦起来,不让他进,不让他出,其实人是可以流淌的。

  ●人只有在狂妄的时候才把自己当回事,才会喜欢或厌恶某种名号。我现在觉得喜欢和厌恶都是虚荣本身,都没必要。

  ●你要用经验来处理人生,放下头脑中独断的东西。这个急,或者不宽厚,最后会沦为一种智力上的懒惰。

  解放周末:现在一些读者对你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意见领袖”,一个是“当代林徽因”,这两个称呼你更在乎哪一个?还是两个都在乎,或是两个都不在乎?

  柴静:这两个称呼我都没怎麽听过,读者和观众好像也都没拿这种标签相待。

伊秀女性网( www.yxlady.com)投稿文章,合作媒体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合作媒体不得转载,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38733915。

上一页12345 ... 下一页 下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