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男生女生“分而治之”的教育探索尚存争议之声,但对家长来说,有一个愿望是一致的——希望能为孩子寻找一种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当前对分性别教育的探索,……
“因性施教”带来何种启示
尽管男生女生“分而治之”的教育探索尚存争议之声,但对家长来说,有一个愿望是一致的——希望能为孩子寻找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
钱焕琦认为,其实,男校女校对性别差异的关照,也应该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因为男性女性首先都是“人”,应在此基础上再关注性别的特殊性。钱焕琦说,同时,当前对分性别教育的探索,也启示混合学校的教师要具备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目前这方面的问题多一些。同时,混合学校也可以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男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选择。
殷飞则表示,根本问题在于,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设计以及教育价值观有些偏差,比如,应试教育往往只把学生框在考试里,对学生缺乏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混合学校在对男孩和女孩“因性施教”方面,无论是教育措施还是教育组织形式显然并不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的专业度也不高。此外,“因性施教”方面的教育研究也明显不够。殷飞建议:“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要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也要‘因性施教’,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男女有别。同时,应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标杆’,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灵活。”
殷飞举例说,女子班开设的“淑女课”、男子班对男孩阳刚之气的培养,其目的未必通过男女分开才能实现,混合班也应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可以举办各种兴趣小组,开设自主选修的特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男女生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空间感、记忆力、图像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情况分组,因材施教。”
上海市第八中学男生班的开办倒逼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样给我们带来启示。
从男女混合编班到纯粹的男生班,学生性别组合发生变化,这使得该校教师不得不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男生思维跳跃,爆发力强,善于质疑,自尊心强,讨论热烈,但他们背诵能力差,开展讨论时容易收不住、偏离正题。”与男生班的学生相处两年,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对男生特点感触颇深。沈红旗认为,男生具有跳跃性思维,这要求老师反应迅速,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男生热情高但不持久,布置阅读的书总有人不爱去看,这就需要教师多跟踪进度,对进展缓慢的学生“托”一把。
男生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情况,是教学与预设的严重错位。老师备课时预设了一套教学走向,结果在课堂上发现,男生们讨论太热烈、话题跨度太大,并不按照设定的套路走。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卢起升说,男生班带来新的教育生态,倒逼老师们根据学生的性格行为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这反过来也成了促进教师成长的力量。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对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进行思考与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在学校甚至家庭教育中得到更为普适的应用。
对此,孙云晓表示,当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并不等同于对男女生施行完全一样的教育。男女生在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要根据这些差异,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男女生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各自劣势的弥补。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一方面促进男女心理发展中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扬,另一方面针对男女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予以弥补,最终促使男女生的心理都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力,并且培养男女生共有的优秀品质。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