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告诉她不买了,还接二连三地打电话来骚扰,拒听一个号就换另一个,真没见过这么执着的销售员。” 提起骚扰电话的锲而不舍,市民郑小姐就一肚子后悔和无奈。随着新政调控下房屋销售业绩的低迷,以佣金谋生的中介和售楼员们也焦急不已,于是,电话推销纷至沓来。记者调查发现,2000元打包出售220万名业主的电话,信息贩卖已成为新政后的新热门。
冷淡楼市催生推销热
“这期剩余的房源您还考虑购买么?”“您的房子近期打算出租或出售么?”同郑小姐的遭遇相似,最近有不少市民都向记者反映,中介和售楼员的骚扰电话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有的有迹可循,有的则是莫名其妙。冷淡的楼市表现,催生了电话推销的热潮,销售员们都想在一次次的“碰运气”中,做成几单生意。
市民李小姐两日前就曾接过一通名为“麦田房产”的中介电话,问她考不考虑把上地的房子对外出租。“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还是五年前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在那家中介做过租房登记,可他怎么就知道我后来又在上地买了房呢?”对于消息来源,李小姐很是觉得纳闷。而更感费解的,则是望京某小区的业主杜先生,从来没有在中介门店做过意向登记,却在本周接到了中介员的电话,号称从信息簿中找到了他的号码,询问他有没有卖房的想法。而记者自己,也接到过许多不显示号码的“神秘”电话,都是关于要不要出租或者出售某某房源的推销,可实际上记者从不曾在那儿置过业。
2000元卖220万条信息
无声无息的楼盘短信,无处不在的电话推销。中介和售楼员们,就像长于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对于私密的电话号码,能够“未卜先知”。究竟这些信息是从哪儿得来的?记者采访发现,关于购房人或者业主的姓名、电话等信息,主要渠道有两个:一个是推销人员自己的积累;一个是从贩卖名录的个人、网站或者物业公司得到。“售楼员和二手房中介,都是流动性很大的行业,平均几个月就能换一拨。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接待客户时,都会有自己的记录本,把重要的客户信息按条、按片记录下来。这样,下次跳槽时,我们就能带着信息走。有可能你这次只是看房并没买,但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买主或卖主,客户资源也是做我们这行的资本之一。”在某门店做置业顾问的中介员小张告诉记者。
而相对于个人积累的“散兵游勇”,贩卖名录的个人、网站或者物业公司手里的业主信息,则更为详细、系统、全面。周三下午,记者联系到了一位专门贩卖个人名录的“黄牛”,他在交谈中介绍,自己手里有北京220万小区业主的名录,覆盖了城八区和部分远郊区,保证绝对真实,按人头出售,五分钱一个,全部打包购买的话则是一口价——2000元。之后,他给记者传送了一份免费试用的某小区一栋楼的业主名录,房间号、姓名、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全都被详细地记录在表格中。“220万,这么多人不是瞎编的吧?”当记者就真实度提出疑问时,“黄牛”很自信地表示,“肯定不是随便编的,这么多业主,那得编到什么时候。我们有自己的数据来源,这点你放心。”
“220万的业主,这在贩卖信息的‘黄牛’中,并不算最多的。从提供、搜集、销售到购买,这已经成为楼市中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尤其是当楼市过冷或者过热时,电话推销的业务量就会猛增。”一位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