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女教师坚守岗位30余年 不让1个孩子辍学

2010/9/10 9:17:5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王生英是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在以家为校的日子里,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偿还欠下的外债,王生英一家人节衣缩食,每天拾柴烧火做饭、挖野菜充饥。

  王生英是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三十年来,她二十年以校为家,十余年以家为校,历尽艰辛,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深厚挚爱和无悔追求。

  二十年以校为家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1956年,她出生在卸甲平大队的西平自然村,生活十分清贫。幼时一场小儿麻痹症,使她落下残疾。可生性好强的她,一心想上学读书。当时因为贫穷,学校路远,一些家庭根本就不让孩子上学,更何况她是一个残疾女娃。她深深体会到山区的孩子上学是多么的不易。于是她立下志向,长大当一名教师,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在父母艰难的支撑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勤奋刻苦,终于读完了高中,并在1974年考取了民办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位于太行山区的卸甲平村自然条件非常差,那里山高坡陡,土薄石厚,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非常贫穷,4个自然村之间,不是隔着山,就是隔着河。

  从她的家到学校,中间横着一条大河。每到雨季,山陡路滑,河水暴涨,架在河上的木桥常常被洪水淹没、冲断,往返学校只好从河坝上趟着没膝深的河水过河,因为她腿脚不便,摔跤是常有的事。她经常浑身泥泞地赶到学校,再一身疲惫回到家里。

  1978年6月,大雨下个不停,破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遮风挡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她只好让孩子们回家。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20多天里,不管雨有多大、风有多急,她拖着残疾的腿,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每天坚持跑遍全村,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决不落下一个孩子。

  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三十年的教学生活,她二十年以校为家,从来没有误过孩子们的学习。

  十余载以家为校 为孩子们撑起一间教室

  1993年,一场暴雨冲毁了破旧不堪的教室。她和学生们望着那一片瓦砾,伤心地哭了。洪水不仅仅冲走了他们的教室,而且冲走了他们的期望和理想。让孩子们到哪里去上学?村里找不出一间能容下几十个学生的房屋,而村委会新建校舍又拿不出钱。她只好领着学生到野外上课。一块黑板,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趴在地上写字、做作业,情景是那样的凄凉。有一次,他们正在山上上课,骤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还未来得及转移,黑板便被大风卷走,学生的书本被狂风刮得七零八落。无奈之下,她便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孩子们领到自己家里去上课。从此,她的家便成了学生的教室。

  但是,家里的房子太狭窄了,她一心想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大一点的教室。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呀!在丈夫的支持下,夫妻俩横下一条心,把家里的大豆、玉米、谷子、小麦全拉出去卖了,盖房的钱还差很多。于是他们东挪西借,赊来砖瓦,借来椽子和檩条。她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子、搬砖、和泥,终于建成了孩子们日夜盼望的家庭学校。而她和丈夫,因为建房过度劳累都累倒了。

  在以家为校的日子里,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偿还欠下的外债,王生英一家人节衣缩食,每天拾柴烧火做饭、挖野菜充饥。

  践行素质教育 给孩子们一个支点

  虽然自己并没有高学历,但是王生英坚持自学,不断钻研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王生英在教学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她的课堂总是气氛生动活泼,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她注重素质教育,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等融入教学实践中,教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中,她还积极转化差生,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督促他们改变不良习惯,学生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0年以校为家,10余年以家为校,数名学生升入了大学,数十名学生升入了高中,教学成绩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数百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毕业生在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此,王生英无怨无悔。

  新华社郑州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