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幸福不是短暂的愉悦
有些人会问:“我怎样才会幸福?”对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愉悦和满意,我们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悦。愉悦是立即的,来自感官,而且是暂时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们便很快跟着褪去,而且我们会对这些感觉产生“习惯化”效应,以后就需要有更强、更多的刺激才能带来相同程度的愉悦。
我们都清楚不是要暂时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须来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类却发明了许多捷径去取得暂时性的感官愉悦:毒品、巧克力、肉欲、购物以及电视等。
4、幸福来自于优势和美德
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做一时感官愉悦的事,如与朋友聊天,看电影,与做好事的感觉相比,黯然失色。当我们很自然地去帮助别人时,一天都会过得很幸福。
优势和美德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它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的困难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
乐观只是二十几个使你更幸福的特质之一。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教授对“成熟防御”进行研究,成熟包括:利他行为、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期望以及幽默感等。“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灾难中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5、幸福具有高遗传性
我们愿意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种情绪状态、每一种人格特质都可以得到改进,当然也包括支撑幸福感的乐观等积极情绪,只有这样,处于相对弱势的人才有翻身的自信。40多年前,塞利格曼进入心理学界开始研究时,“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思想一直笼罩着心理学界。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双生子女和养子的人格研究开始出现,上述说法一败涂地,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同卵双胞胎的心理特质比异卵双胞胎更像,被人收养的孩子的人格特质更像亲生父母而不像养父母,这类研究报告已超过百篇,并且都显示出同一结论:大约50%的人格特质是基因决定的。但是高遗传性并不代表不可改变,有些遗传特质(如,性取向和体重)是不可改变的,而其他遗传特质,比如悲观、恐惧,则是可以改变的。
6、幸福就是获得满意
区分愉悦和满意最大的好处在于,虽然有一半人无法达到积极情绪上的幸福感,但他们还是可以获得幸福,因为他们拥有满意感。满意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吸毒或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自然产生。愉悦是感官和情绪的,而满意来自于施展个人的优势和美德。
获得满意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伊秀女性网( www.yxlady.com)投稿文章,合作媒体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合作媒体不得转载,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3873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