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针对丧偶老人长达6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老人丧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12%、第二年为7%,第三年为3%,而对照组分别只有1%、3%和2%。
昨天,清明节。按照杭州的习俗,在亲人去世的头三年必须在正清明当天去祭拜。
美国一项针对丧偶老人长达6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老人丧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12%,第二年为7%,第三年为3%,而对照组分别只有1%、3%和2%。这也就是说,丧偶对还活着的另一半来说,头三年是道坎,能否平静度过,还需要子女的体贴和关注。
丧偶头三年是道“坎”
黄阿姨今年67岁,比他大三岁的老伴在两年前因肺癌去世,当时她觉得天都塌了,吃不下、睡不着,整天闷闷不乐。“我们俩结婚四十多年来,分工明确,他在外面赚钱,我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他刚走的时候,我连电费怎么交都不知道。”黄阿姨说,她实在难以想象没有老头子的日子该怎么过。
黄阿姨原本是个非常热情的老人,喜欢在家做好吃的东西后送给邻居分享。可自从老伴去世,她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难得出门,碰见邻居也不打招呼,家里人叫她吃饭也得催好几次才肯上桌,然后随便扒拉几口了事。一年下来,整个人消瘦憔悴了很多。
“孩子们看我胃口不好,带我看过消化科的专家,没查出问题。我晚上睡不着就吃安眠药,刚开始有点用,后来加量也没用。”黄阿姨说,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就是心里难过,觉得活着没意思,很想跟老头子一起去算了。
儿女们后来又带黄阿姨到杭州市七医院老年睡眠障碍研究中心就诊,检查结果是,她的睡眠指数很差,焦虑情绪已达到重度。
“来我们中心求助的老人中,类似由丧偶导致睡眠、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我们很能理解这种人之常情,特别是在老伴去世的头三年非常突出。”中心主任赵明学说,对待这些老人,通过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慢慢走出伤痛,并嘱咐家属多陪陪他们,大部分人经过各种方法的调节会慢慢缓过来。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