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男子就业遇挫街头抢劫 捅死女大学毕业生

2010/12/15 12:45:1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下午,他拿着刀,抢了一个挎包的女孩。张伟径直走向女孩,拿出刀连向她捅了三刀,其中一刀刺穿了她的颈动脉,鲜血喷涌而出。昨天,在郑州市中院,对张伟的庭审结束后,小培的男友小杨,靠在法庭外的走廊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无业男杀死女大学毕业生 漫画/王伟宾

无业男杀死女大学毕业生 漫画/王伟宾

  他

  30岁,务工人员

  来郑3个月仍找不到工作,只能向母亲要钱

  生病的妻子要和他离婚

  她

  23岁,优秀大学毕业生正准备去北京考研

  即将和认识7年的男友结婚

  来郑州3个月了,30岁的张伟(化名)还没找到工作。他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再找不到工作,就去抢劫。5月28日,最后一次应聘失败。

  下午,他拿着刀,抢了一个挎包的女孩。慌乱中,他把女孩捅死了。女孩只有23岁,正准备和男友结婚,然后一起去北京考研、考博。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刘瑶 通讯员刘文琳

  30岁的他,只想找一份工作

  30岁的他,还一直花妈妈的钱

  张伟是商丘的一个农民,因妻子生病需要钱,便来郑州打工赚钱。

  他没想到,来城里打工,并非那么容易。今年2月到5月,整整3个月,他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3个月的待业状态让张伟压力越来越大——要向当保洁工的母亲伸手要生活费,妻子没钱治病总和他吵架,甚至还说到了离婚……

  5月的一天,不堪压力的张伟决定:再去省人才交流中心找最后一次工作,找不到就抢劫。在此之前,他花7块钱买了把水果刀。

  5月28日上午,张伟从省人才交流中心走出来,一无所获。

  下午,他带着刀,顺着黄河路往西走。

  慌乱中

  他捅了女孩儿三刀

  张伟想到抢劫,他觉得这已经是赚钱的唯一办法。

  他一直寻找合适的目标,下午5点,在黄河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的公交车站,一个女孩进入了他的视线。

  女孩挎着背包,一个人,正看站牌等公交。

  张伟径直走向女孩,拿出刀连向她捅了三刀,其中一刀刺穿了她的颈动脉,鲜血喷涌而出。

  张伟慌了,没顾得上抢包,拔腿就跑。

  周围目击者马上报案,很快,张伟就被特巡警抓获。

  女孩被送到急救中心抢救。可是,医生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23岁的她,正要结婚然后去北京考研

  等她吃饭的男友,等来了她的死讯

  女孩名叫小培,23岁。

  昨天,在郑州市中院,对张伟的庭审结束后,小培的男友小杨,靠在法庭外的走廊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他和小培认识已7年。他们还为未来勾勒了美好的蓝图——今年结婚,然后一起去北京,小培考研、小杨考博。

  “那天她出门,我想着就两站路,这么近,就没陪她……”小杨边哭边说。

  下午4点多,小杨还和小培通了电话,说好晚上一起做绿豆汤喝、看电影。20分钟就能到家,小杨却始终没接到小培报平安的电话。

  他不停拨打小培的手机。下午5点50分,手机通了,接电话的却是警察。“他说小培不行了,让我赶快去医院。”7个月过去了,小杨还保存着那天的通话记录,不愿删去。

  妈妈说,她一直很优秀

  庭审期间,小培的母亲一直在哭泣。

  休庭时,她跪倒在审判庭前,对着张伟哭喊:“还我死去的闺女!”

  小培的母亲说,女儿很优秀,获得了很多荣誉。毕业时被评上了“2008年河南省优秀毕业生”,还考取了国家二级翻译证书。

  今年3月,小培来到郑州,准备复习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出事那天,小培是去人才市场办理人事档案交转的。

  “俺家条件不好,她哥哥在外面打工,全家人供她念书。她是俺全家的希望。”

  “这孩子孝顺,放假回来家里的活她都抢着干……”小培的母亲泣不成声。“我们家全毁了。杀人偿命,可他的命赔得起小培吗?”

  对话他接受采访,却始终没有道歉

  庭审过程中,张伟始终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庭审结束后他接受了媒体采访。

  记者:你抢钱为什么还捅人家几刀?

  张伟:当时紧张。

  记者:你当时有杀人后的后怕感吗?

  张伟:没有。

  记者:你知道被害人家属的心情吗?

  张伟:知道。

  记者:有什么想对被害人家属说的吗?

  张伟:没有。

  后来,张伟重复着“我认罪”这句话,不管记者问什么都不再多说了。

  小培的小姨说,从出事到现在,他们始终没有得到张伟或其家属的任何道歉。

  目前,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在对此案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律师

  无业无收入人群犯罪率高,政府和社会应当反思

  天之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少春认为,综合司法实践案例来看,文化素养较低以及无业无经济收入人群犯罪率较高,这实际上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法律问题。

  一方面反映犯罪人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基本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

  以本案为例,正由于这个人没有正当工作和收入,在经济拮据情形下才铤而走险,既可恨又可怜,但政府和社会应当反思,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经济收入,怎样才能为更多无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