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名看病可造成多种隐患 就医实名制仍需时日

2010/12/26 12:29:1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医生遂在死亡证明上填写“李天明”,李女士赶紧拿出哥哥的身份证,要求更改为哥哥的真实姓名“李国梁”。去年,协和医院在省内首推身份证实名挂号,在挂号处刷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就诊卡,不需要再用笔填写。

在医院挂号时,假姓名可能成日后的麻烦。

在医院挂号时,假姓名可能成日后的麻烦。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 肖清清

  提 要

  看病要不要用自己的真名?法律上并无强制规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医不用真实姓名的患者并非个例,尤其是在肝病、传染病、皮肤科、计划生育门诊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诊室。然而,在病历上随手填上的假名字,日后却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隐患。

  假名就医导致无法安葬

  半个月前,52岁的李先生因深度肝昏迷被送入了一家大医院,三天后抢救无效身亡。其妹妹李女士强忍悲痛为哥哥料理后事,在办理遗体火化登记时,得知必须要有李先生的《居民死亡证明书》。李女士回到医院办死亡证明,院方调出李先生的住院和抢救记录,上面的名字是“李天明”。医生遂在死亡证明上填写“李天明”,李女士赶紧拿出哥哥的身份证,要求更改为哥哥的真实姓名“李国梁”。但院方却说,死亡证明上只能填写对应的病历和诊疗记录上的名字,医院只能证明患者“李天明”已经死亡。

  原来,李先生早年患有乙肝,一直不想让单位和其他人知道,担心被歧视和排挤,去医院看病开药从来都不用真名,已经成了习惯。肝炎后来发展成肝腹水、肝硬化,每次住院也都是用的假名“李天明”,没想到这次病情危重,用假名字住院期间去世了。

  李女士非常着急,哥哥的遗体仍停在家中,如果没有死亡证明,就无法火化。院方告诉她,除非有办法证明“李天明”和“李国梁”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否则医院无法开具死亡证明。随后,李女士与街道、派出所等多个部门联系,并出示了哥哥生前的多本使用不同姓名的病历以及日记,才拿到了街道的盖章证明。

  奔走一个多星期后,李女士从医院拿到了死亡证明,哥哥在死亡11天才得以入土为安。

  医疗纠纷吃“哑巴亏”

  今年7月,黄小姐在武昌某家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当时为了避免被人知道,在填写病历时,她随便编了一个名字,写上“李敏”。10天后,她感觉不适,又去该院复诊清宫,7天后症状仍然没有消失。黄小姐随后换到同济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人流不全”。黄小姐认为第一次手术的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向卫生局投诉,要求首诊的医院给予经济赔偿。然而,黄小姐在同济医院的病历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名,而在首诊医院的病历上却是“李敏”。由于提供的两家医院病历姓名完全不同,无法认定这两个病历属于同一个人,那么这起纠纷就无法调解。

  随后,黄小姐又咨询了律师,希望通过法律程序来起诉医院获得赔偿。律师告诉她,在第一家医院使用的病历非其本人姓名,这样给维权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病历就是证据,但这个证据不属于黄小姐,而属于“李敏”。那么关键点就在于证据的搜集。由于黄小姐做人流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没有人可以证明,但她手中还存有医院的收费单据。在诉讼取证过程中如果可以进行字迹比对,证明填写“李敏”的就是黄小姐本人,那么就可以起诉医院,但这要比用真名起诉索赔复杂得多。如果不能证明,黄小姐就只能吃“哑巴亏”。

  用假名多是想保护隐私

  记者了解到,医院的部分科室假名泛滥,例如肝病、传染病、皮肤科、整形科等等。医院经常会根据病人留下的资料进行回访,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留下的姓名、地址、电话都是假的。

  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数病人是因为担心隐私外泄,被单位、熟人发现。此外,也有个别人为了用医保报销,冒用医保卡所有人的姓名看病。虽然患者可以选择不透露真实信息,但换来的代价就是自己的健康权益无法保障。住院病人一般涉及医保报销,入院时还要填写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相对而言,假名字会少一些,但在门诊看病,随意填写姓名则相当普遍。

  看病实名制仍需时日

  协和医院门诊办主任胡波介绍说,随着全民医保的不断普及,过去那种随便写个名字看病,用家人或朋友公费医疗开药、检查,书写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地址、需挂科室等不全或不够准确的患者,都将在就医的后续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各类检查得重新做、疾病证明医生不能开、医保报销不能实现……但目前看来,众多患者对实名看病的必要性仍没有引起重视。

  去年,协和医院在省内首推身份证实名挂号,在挂号处刷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就诊卡,不需要再用笔填写。但一年过去了,刷身份证挂号的患者比例仍不足10%。实名制看病不仅能打击号贩子,也有利于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但病人接受程度不高,可能与就医习惯、担心隐私暴露等原因相关。

  胡波介绍说,除了冒用医保用户涉嫌骗保法律不允许外,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实名看病。但是,采用假名看病将面临一系列风险隐患。首先,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假名看病将很难提交出有力的证据;其次,如果在医院没能抢救过来,开具患者的死亡证明将是一个难题;再次,对于享有社保的患者来说,假名看病将导致医药费无法报销。患者用不用实名看病,选择权在自己。但权衡隐私权和医疗安全二者的利益,建议患者最好用真实姓名。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