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贴大字报批评同学 要求集体签名将其孤立

2011/1/26 23:33: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放寒假了,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晓嫚(化名)却没有沉浸在对新年的期盼当中,几天前张贴在班级里的“大字报”犹在眼前, “不自重”、“罪行”、“小人”这样极带攻击性和侮辱性的字眼儿以及同学的签名和掌声时时折磨着这个年仅18岁的女孩儿。道歉迟迟没有,晓嫚的母亲认为,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已经被逼得没法再回学校去了。班主任告诉记者,周娜同学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因为她自己把那张纸给揭下来了”。

  放寒假了,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晓嫚(化名)却没有沉浸在对新年的期盼当中,几天前张贴在班级里的“大字报”犹在眼前, “不自重”、“罪行”、“小人”这样极带攻击性和侮辱性的字眼儿以及同学的签名和掌声时时折磨着这个年仅18岁的女孩儿。道歉迟迟没有,晓嫚的母亲认为,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已经***得没法再回学校去了。

  被贴“大字报”,女孩儿很受伤

  “班里有一个人很不自重,罪行难数,让我们受尽了委屈。”事情已经过去多日了,这些字眼还是时时在晓嫚眼前闪现。晓嫚告诉记者,15号下午课间时分,当自己回到教室里时,同学周娜(化名)正往黑板旁边的墙上贴一张打印好的《通知》,“她还站在讲台上大声说‘不要让这个小人乘虚而入,同意的同学鼓掌’。”随着一阵掌声和起哄声,晓嫚注意到同学周娜眼睛一直朝着自己的方向看。

  “那个《通知》上虽然没有提名提姓,但是我明显的知道那就是在说我。”晓嫚说,十几行的《通知》还没有看完、记清楚,一阵阵心口疼向晓嫚袭来,随后晓嫚请假去了医院。

  “各项检查都做了,都没有查出来是什么问题,后来医生告诉我孩子是被气得。”晓嫚的母亲李女士说,当她从晓嫚口中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这位母亲也气坏了。

  当众责骂,是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利?

  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在家里吃不好睡不好,情绪特别低落。”而晓嫚的心理阴影更大,她告诉记者这件事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面,事后同学对自己的态度都是怪怪的,她觉得自己再也没脸回学校去了。

  而且直到现在晓嫚怎么都想不明白同学为什么能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我在学校有缺点和不对的地方,应该由老师来批评指正,她有什么权利指责数落我。”晓嫚气愤地说,而联合其他同学签名、贴《通知》的举动让晓嫚和家人感觉这个女同学简直太猖狂,“这都什么年代了,谁给了她那样的权利和胆量贴同学的‘大字报’,还有没有点王法。”晓嫚的家人气愤地说,在他们看来,不管这张《通知》有没有提名点姓,不管是针对谁,这样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一个高中学生应有的表现。

  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跟周娜同学在念高一时就出现过矛盾,两人为此都被学校“记过”一次,当时双方父母也被叫到了学校,调节的过程很不愉快。

  道歉声没有,女孩***考虑转学

  昨日记者联系到晓嫚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称,事发当日自己并不在学校,但是后来确实看到了那张《通知》,上面写着“咱班某个同学做了一些错事儿,如果她不改我们就孤立她,谁同意这个提议就签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晓嫚和周娜俩人都是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学生,晓嫚在学校担任体委和语文课代表,“有些事情作为大人、老师能想明白,但是有的同学却认为晓嫚爱打小报告,在加上一些误会就对她有些偏见,否则周娜也没有那么大的煽动力。”班主任老师说。

  班主任告诉记者,周娜同学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因为她自己把那张纸给揭下来了”。另外也已经通知了周娜的家长,对方将孩子一顿批评和暴打。“我已经告诉周娜和班长,让她俩假期里给晓嫚同学打电话。”班主任老师说,“我希望她们都能够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的反思这个事情,尽量化解矛盾,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在班主任看来,这件事情最好不要扩大化,否则对两方都是伤害,“如果周娜同学因为这件事情退学了,班里的其他同学会不会记恨晓嫚同学?这样她以后在班里的生活会不会舒心?作为班主任我都得考虑到。”班主任说,同时班主任告诉记者如果自己调解不了就上报给上级领导。

  而事情过去多日了,晓嫚和家长一直没有接到周娜和班长打来的电话。在李女士看来,周娜揭下“大字报”并不代表她已经承认错误,因为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举动,无论如何她都得把《通知》扯下来,跟态度无关。另外即便是周娜同学道歉也未必是真心的,两人的矛盾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化解。李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孩子回学校,周娜和班长去招呼晓嫚上课,班长的态度还可以,但是周娜的态度让人心寒,“周娜对我说‘爱去(上课)不去,不去拉XX倒’。”晓嫚说。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孩子被签名集体孤立,已经把孩子逼得没法再回学校上学了。”李女士说,她最担心的是这件事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何时才能够平复。

  律师:用“大字报”的形式对同学批评是不妥当的

  对于这件事情,辽宁槐城律师事务所的刘甲明律师告诉记者,若加害人当众所张贴的《通知》中使用了侮辱、诽谤、诋毁、中伤等语言,同学亦能将《通知》中所指向的自然人予以特定化,该《通知》使受害人的评价度降低,则加害人行为已侵害了受害人的名誉权,“其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刘甲明律师说。

  黄鹤心理咨询师称,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意识建立初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对同质群体的过分关注、攀比、猜忌、嫉妒甚至是否定、诽谤和攻击。“尤其是一些自尊心强、攀心重的孩子表现得就更加严重,她们会对他人的缺点或过错累积和叠加从而导致放大他人的负面影响。”黄鹤老师说,“在导火索的引爆下,本人的影响力和情绪的感染力会使其他同学在来不及慎重考虑、质疑及提出不同意见之前出现无意识的从众表现。”黄鹤老师认为,《通知》上的签名未必是全班同学的真实意见,所以作为晓嫚来讲不要过于在意,而作为周娜从尊重同学的表决权和知情权出发,不应该使其他同学卷入个人恩怨当中。

  黄鹤老师希望晓嫚能通过这件事多一些思考,整理心情以面对日后的生活,“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都很强,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宽容、客观、与异己融合交往的能力,这种能力建立的越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越大。”黄鹤老师说。

  记者 于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