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西湖镇是我市典型的劳务大镇。1998年6月,54岁的袁焕芳同志在奋斗村小学上完最后一堂课后光荣退休。但袁老师的退休,却让奋斗村的许多家庭着急起来。
筹资60万办起兴旺学校
袁老师退休后,按照教育资源整合安排,该村村小将进行撤并,而撤校并组,村里的孩子们到周围任何一所学校就读,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往返一趟要走二三十里路。加之,村里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家长十分担心孩子无人照管。
1999年,在当地家长们的联名写信请求下,袁老师开始在村里办起了幼儿班。2002年,袁老师办理了小学教育手续,并租用两间屋子开展教学,一开始就招收了20多名留守儿童。此后,每年都有许多新生要求到校就读。袁老师又发动全家拿出积蓄,并向亲友筹集60万元资金,建起了兴旺学校。
受到母亲执着精神的激励和感染,三个具备教师资格的子女放弃创业机会,“跳槽”到母亲创办的兴旺小学。
建校初期,学校经费比较紧张。袁老师和三个子女长时间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为补贴孩子们的生活费用,他们还开荒种植蔬菜,饲养猪、鸡、鸭、兔等,用于改善学校留守学生的生活。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兴旺小学已经拥有7个年级(包括一个幼儿班),今年还有一个毕业班。现有学生228名,留守儿童160名,其中68名住校。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机制
10多年来,面对日渐增加的留守儿童,袁焕芳老师带领学校一班人认真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特征,结合实际,制定了一整套教育、管理和帮扶孩子的有效措施。
一是全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学校的老师分成八个组,每人肩负起代理家长的任务,经常让孩子给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说说话。
二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住宿。学校里很多孩子的家都住在大山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多因年迈多病,无力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挤出为数不多的住房,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
三是坚持实行分组接送制度。学校把教师分成8个组,每天沿着8个不同方向将孩子一一安全送回家。10余年来,不管是是天晴还是下雨,从未间断。同时,为方便10公里外的孩子能安心上学,袁老师又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工资拿来购买了校车,每天进行接送。
四是开展手拉手帮扶特困留守儿童活动。学校里有很多孩子家庭十分贫困,袁老师和她的几个子女每学期都要挤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来资助这部分特困学生。10年来,他们仅这项资助累计就达10余万元。
孩子将她的爱写进作文
每一位在兴旺小学学习和生活过的留守儿童对袁焕芳老师都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六年级留守儿童刘礼镜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到:“我怎么也不能忘记在我成长中袁老师付出的大量心血……我即将离开学校,却有太多的留恋,特别是舍不得袁老师那张慈爱的面容,那双温暖的大手……”
2010年,袁焕芳被重庆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妇联评为“全市优秀代理家长”;2011年,她作为十大农民工先进人物代表参加了全国“倾注三农,情系农民工”综艺晚会,并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重庆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