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智超与父亲。
爸爸志在“保护”更重锻炼 “用最好方式把我送进校门” 文/记者陈翔 通讯员曹竞予、彭妤
图/实习生王雨渤 记者庄小龙(署名除外)
一位19岁的少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进大学的校门?
骑单车纵横4700多公里,从新疆到广州的华工报到。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编辑出版学专业新生尹智超,和45岁的父亲用了31天的时间,跨越7省(区),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完成了这个过程。
“这是父亲给我最好的开学礼物,有这样的爸爸,我很幸福。”尹智超告诉本报记者,“他用最好的方式把我送进了大学校门”。
从新疆到广州 路上花了1万
“有个学生从新疆骑单车来华工报到!”在新生们看来,这是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
父子“联盟”:
跨7省行程4700公里
记者面前的尹智超,黝黑健壮,说话温文尔雅。尹智超是新疆克拉玛依人,祖籍云南。一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就“点燃”了初中时骑车远行的梦想。“骑车上大学”的想法居然得到了爸爸的支持,而且爸爸也立即表示要一同骑车来广州。
父子俩结成“联盟”后,在一个星期里,尹智超做好了全盘攻略,有“骑友”的帮忙,更有家人的鼓励。父亲虽然志在“保护”,但更注重锻炼,一切事情都尽量让儿子学做、做好。
7月23日,父子二人从克拉玛依出发。
就这样,19岁的大学生和45岁的父亲,骑新单车从新疆出发,经过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跨过7个省(区),终于在31天后,于8月23日到达广州,行程4700多公里。
当时,由于还未到新生报到日期,尹智超便在学校周边的穗石村先安顿下来,而尹爸爸继续前往云南。
艰苦征途:
早上醒来不愿踏上踏板
事非经过不知难。骑手到达终点后,回望这一个月,有何感想?
“每天早上醒来最不愿将双脚踏在单车踏板上,因为如果一踏上,到晚上找到住处才能休息。”尹智超说。
最艰苦的是刚从新疆出发时,茫茫戈壁,天气干燥,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喝到水。有一次,他和父亲体力与耐力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了,终在路上看到一处给大车加水的小摊,两人激动到欢呼大叫。
最难走的则是山路。尹智超讲述他在翻越秦岭的经历时说,“在秦岭山脉的时候,因为高估了自己的体能,没有安排好时间,有大概40公里的山路特别陡,爬山路爬到10时多,骑都骑不动了。由于考虑到在南方也用不到,帐篷什么的在西安都被我寄回克拉玛依了,在山区找不到住的地方,这成为极其严峻的问题。”
“当时还是很绝望吧,但坚持住了,最后终于找到了类似农家乐的地方!”
31天行程里,父子俩省吃俭用,花了大概一万块钱。
“在西北戈壁,我们都是搭个帐篷就睡。”尹智超说,到了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也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穿越,一般是住小旅馆。“有时住一个床位15块钱的旅社,”他笑称,“我们还是很节俭的。”
省吃俭用:
总花费1.8万元左右
尹智超粗略估算了一下,总花费是1.8万元。“8000元钱是用在买了两部自行车和一些小设备上面。”
尹智超在描述自己的最大收获时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是一个很完整的过程。”
尹智超还透露了“近期规划”:“明年寒假我打算将车子托运到海南,进行环岛骑行。”
31天“江山骑行”
我们更像哥们了
两代人,两辆单车,31天并肩骑行于山河之间。结束了这段特殊旅程后,尹家父子有了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有矛盾,有赌气,但更深刻地体验到爸爸在帮我。”昨天晚上,儿子感慨地说。
一个多月前,拿到华工的录取通知书后,儿子仅凭一句“爸,我想骑车去上学”,就获得了父亲的点头同意和“陪同服务”,但也自己负上了“重大责任”。
“这是你提出来的,一切都由你来做主。这是在锻炼你。”父亲答应后,也表明自己的态度。
等到开始做计划、学修车、买设备,毫无经验的儿子才发现“自己做主”是多么难的事情。出发后,一切与社会的沟通、动手的活、路线的安排,都是由儿子负责。
“我很想他帮我。”感觉到疲累、有压力的儿子开始渴望援手。
“你自己做主。我这是在把你送出家门。”父亲语气强硬地强调。
儿子说,到了后来,他竟然觉得自己决断能力越来越强了。父亲进一步强调:“以后你再遇到类似问题,要学会更果敢地选择。”
31天里,父亲流露出来的脉脉温情,也让儿子深深记住。
“你出来读大学,以后我们不会有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了。”夜晚的星空下,父亲有点伤感。
儿子则留意到戈壁滩的地气有点凉,他记得父亲腰不大好。他把厚睡袋推给父亲,但马上被父亲推了回来。“我没事,没事,没事。”父亲说。
有时儿子骑单车骑得累了,呼呼地喘气,还要干其他活。父亲就静静地望着儿子。“他想帮我,但他在忍着。”儿子告诉记者:“我知道他这就是在帮我。”
31天过去了,两人成功到达了目的地。就像白马扬蹄大地,英雄啸聚江湖一般,两人就此分开——父亲前往云南老家,儿子则在广州开始崭新的人生旅程。
“我觉得我们更像哥们了。我很想父母。”儿子说。
(编辑:SN034)
分享到:
保存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