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园“冷暴力”

2013/12/10 10:03:06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情感网
实际便是典型的校园“冷暴力”,其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体罚带来的肢体伤害。据介绍,目前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在筹划组织全省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教师交流,引起教师对校园“冷暴力”现象的重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冷暴力”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浙江省省立同德医院心理咨询师徐方忠博士告诉记者,暑假期间,该院的心理门诊室接待了许多小患者,经过交谈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在校期间,受到了“冷暴力”伤害,以致产生了心理疾病。徐方忠说,从他接触的众多心理病例来看,教师言语不当成为校园“冷暴力”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老师一个歧视的眼光、一句偏见的话语,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一个前来求助的初三女孩被诊断为强迫倾向,因为她听课时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们在用歧视的眼光看着她,导致她不敢抬起眼睛看黑板。后来,家长发现了她的变化后,经了解得知,原来数学老师曾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说过:“你这种成绩和智商根本就不用念高中,随便读个职高就不错了。”就是这句在老师看来轻描淡写的话,让她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徐博士认为,因为“冷暴力”导致的心理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消除校园“冷暴力”

  “冷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软伤害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朱永祥认为,要消除校园“冷暴力”,首先要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转向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让所有教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尊重所有孩子的想法,保护所有孩子的权益。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孩子,还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不仅善于发现、赞许孩子的优点,也要避免过分放大孩子的缺点。

  据介绍,目前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在筹划组织全省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教师交流,引起教师对校园“冷暴力”现象的重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朱永祥同时还指出,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他建议青少年学生遭遇校园“冷暴力”时,应及时向家长或教师反映,及时沟通解决,千万不要把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最终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