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高中生因翻船溺亡续:校方部署暑假安全

2011/6/11 3:21: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前晚,通州潮白河西集镇附近河道,打捞人员正在打捞四名落水的学生。 前晚,通州区西集镇侯东仪村北面的潮白河附近,7名高中生在河边野营后,其中5人在划船时翻船溺水,4人溺亡。

前晚,通州潮白河西集镇附近河道,打捞人员正在打捞四名落水的学生。

前晚,通州潮白河西集镇附近河道,打捞人员正在打捞四名落水的学生。

一名家长坐在孩子溺水处的帐篷前。

一名家长坐在孩子溺水处的帐篷前。

  ■ “气艇倾覆 四男生溺亡”追踪

  本报讯 前晚,通州区西集镇侯东仪村北面的潮白河附近,7名高中生在河边野营后,其中5人在划船时翻船溺水,4人溺亡。(本报昨日报道)

  昨日下午,河北省大厂高级实验中学全校召开“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紧急班会通报事件过程。

  事发当晚为学生假期

  昨日下午1时30分,河北省大厂高级实验中学还未到上课时间。

  该校教学楼5层为高二年级教室,学校副校长杨女士说,溺亡学生小航和小龙(均为化名)分别是高二(7)班和(4)班的学生,另外两名溺亡学生分别是该校高一年级和三河三中的学生。

  杨校长说,由于高考需要放假,学校把端午节的假期安排到7日到9日,“也是给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们一个休息调整的机会。”她介绍,学生分为住校和走读,住校的学生会专门安排老师看管,去向都需要向老师报告,但走读的学生可以在放假时回家,出事的三名学生均为走读生。

  校方强化安全教育

  “每次放假前,每个班的班主任都会强调出行时的安全事项,在放假通知中也会写明。”杨校长说,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在学校的意料之外,记者在此前校方发的放假通知中也看到了安全提醒。

  该校高二年级班主任表示,出事的三名学生,学习成绩都属于中等,“他们个性开朗,平时都很尊敬老师,在同学中人缘很不错。”

  昨日下午3时,全校召开班主任会通报事件,下午4时左右,各班统一开了长约45分钟的紧急班会,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第一”,向学生们通报事件,并提醒注意安全。

  “学校以前从没发生过类似事件,事发后我们只有强化安全教育,保证孩子们能过一个开心安全的暑假。”杨校长说。

  ■ 善后

  校方统一投保 不含溺亡赔付

  昨日,大厂县警方表示,事发后由县委县政府、公安局、水务局、校方等相关人员,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安抚学生家长和学生的情绪,并着手详细调查事件经过。

  目前,经过与通州警方履行相关手续后,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遗体由家长运送回家,另三名学生遗体与家长协商后,运送到三河殡仪馆。

  “另外3名学生受的刺激较大,被家长领回家了,可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一名学校老师说。

  这名老师称,这些学生都不会游泳,但上充气艇时没带救生圈和救生衣等。

  校方负责人表示,学校此前为学生统一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此保险不涉及溺水死亡的赔付,因此溺亡学生将无法根据此保险获得赔偿。“不排除有学生自己购买了意外伤害类保险的情况。”

  ■ 回访

  附近村民严管孩子远离河边

  昨日下午6时30分,记者又来到出事的潮白河岸边,溺水学生曾支在此处的两个红色帐篷,以及他们的杂物已被警方和家属取走。岸边的沙滩上,只剩下一摊烤肉剩下的煤渣证明几名学生来过。

  在事发现场附近,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正在附近沙滩上来回奔跑着。几分钟后,他的母亲从沙滩后的树林里跑了出来,“儿子快回来!不要命了吗?”这位母亲向孩子大喊,“以后没事少来河边玩。”说完拉着孩子的手离开了河滩。

  这名母亲说,附近的村民大多都知道了此事,“河水太深,坑又多,我们这边的村民平时都很少来河里游泳,学生出事之后,我们就更注意。”

  在附近打了十多年鱼的渔民李先生说,“事发的潮白河段,此前也发生过多次溺亡事件,但今年这一次人数最多。”

  记者据此前报道了解,2005年、2008年和2009年,均有人在潮白河流域溺水身亡,死者年龄从16岁到60岁不等。

  ■ 逝者

  为迎高三放松却成永别

  “小航平时特别仗义,有点胖,跟同学关系处得也好,平时总见他乐呵呵的。”高二(7)班一名男生回忆说。在小航生前所在的教室,墙上还贴着他要在10日做卫生值日的表格。

  小航的座位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墙角,他没有同桌。

  一张新发下来的语文试卷摊在他的桌子上,还没有来得及填写。他的课桌上整齐码放着两摞课本,占去了桌面近一半的位置。

  老师说,小航所在的7班,一共59名学生,小航在班里的成绩属于中上水平,但最近一次考试,他的名次下滑的很大,排在了倒数第9名。成绩下滑给小航带来了很大压力,“他有时候学习还是很用功,可能是没掌握学习方法。”老师说,马上就要高三了,这次端午假期是高三来临前为数不多的假期,小航可能是想在高三来临之前放松一下,但没想到这次“放松”,却成为了永别。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易方兴 申志民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