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随男友探险身亡 男友未报警受质疑(图)

2010/6/25 12:02:3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情感网
5月20日,28岁的张玲玲给母亲打来电话,称自己6月1日要和男友宋振中,以及其他几个驴友一起去新疆的天池泡温泉,计划6月10日回来。目前,铁镐户外论坛已有不少网友关注此事,希望能给张玲玲的家人捐款。

女孩随男友探险身亡 男友未报警受质疑(图)

张玲玲(第一排中)和朋友们 图片由张玲玲家属提供

  6月1日,28岁的四川女孩张玲玲和男友与另外8个驴友一起前往新疆夏特古道探险,6月8日那天发生意外:在经过一段河道时队员们落水,其中一名女队员死亡,张玲玲则被冲走了……前天下午,失踪女队员张玲玲的父母接到新疆当地警方的电话,对方称发现了一具尸体,初步断定是失踪的张玲玲,目前正在等待DNA验证。

  令人不解的是,险情发生后,幸存下来的8人并未立即报警,而是独自返回乌鲁木齐?

  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除了探险者,这条古道很少有人问津。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险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事件:

  随男友探险 女孩失踪

  前日凌晨5点,和丈夫刚从乌鲁木齐赶回位于大英县的家中,钟贵琼就接到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电话,称警方在夏特古道一条河边找到了一具尸体,极有可能就是失踪10多天的张玲玲。

  5月20日,28岁的张玲玲给母亲打来电话,称自己6月1日要和男友宋振中,以及其他几个驴友一起去新疆的天池泡温泉,计划6月10日回来。女儿去年随宋振中去了北京,开了一家网店,此后,性格恬静的她受男友影响开始参加户外活动。钟贵琼知道女儿不会听劝,只得嘱咐她注意安全。6月3日,玲玲给母亲发来短信,称自己马上就要进山了,山里没信号,手机要关机了。“注意安全。”钟贵琼回复。6月11日晚,钟贵琼先后给玲玲和宋振中打电话,但两人的电话均已关机,钟贵琼慌了:“不会出事了吧?”

  6月12日,钟贵琼夫妇终于和宋振中取得了联系,却得到玲玲在冰河里失踪的噩耗。对方称,6月8日,玲玲被河水冲走了。悲痛之余,钟贵琼和丈夫质疑:灾难发生后,幸存的驴友为何不及时报警?

  质疑:

  为何不及时报警

  6月14日,张玲玲的父母飞赴北京找到宋振中。据宋振中称,6月8日那天,宋振中、张玲玲以及马兆龙等6人一起从夏特古道一条冰河的西岸前行,另外4人组成另一个小组,分头行动。下午1点,6人一起在河滩上拍照,随后又按原队形过河。距离对岸只有两米多时,意外发生了———女队员“青城”突然摔倒,其余5人全被拉入刺骨的冰河。领队马兆龙漂流了六十米后爬上岸,发现被队友救上岸的“青城”已失去了呼吸。正当大家忙着抢救“青城”时,已被拖到岸边的张玲玲被汹涌的河水卷走,瞬间不见踪影。这时,另一个小组的驴友赶来与他们会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8人都吓呆了,他们匆匆将“青城”的尸体掩埋在山中,便开始寻找出山的路,其间竟无人想到报警。

  6月16日,钟贵琼和丈夫带着宋振中一起来到新疆温宿县,向当地警方报了案。事发后为何不立即报警?宋振中解释,这是马兆龙决定的。

  领队:

  想先将活着的人带出去

  昨晚7时许,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马兆龙。马兆龙称,这次活动的确是他发起的,夏特古道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景区,他们是偷偷进去的。张玲玲出事后,他们在山中寻找了两天,却没有结果。马兆龙想,既然找不到张玲玲,干脆先带活着的人出去后,再想办法。6月11日一行人遇到采矿队伍,当时可以借采矿工人的手机报警,但他们没有,因为“无法确认出事地点归哪里管辖”。

  目前,张玲玲的家人向马兆龙索赔24万元,马兆龙表示自己需要考虑。马兆龙认为,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虽然他在发帖时声明了此次户外探险有一定危险,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并不能因此免除责任。目前,他正在咨询律师,询问事情解决办法。

  目前,铁镐户外论坛已有不少网友关注此事,希望能给张玲玲的家人捐款。

  资深驴友:

  户外运动风险高 出行须谨慎

  有着多年户外运动经验的驴友陈先生表示,户外运动是一种较危险的运动,一些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往往会看着网站论坛上的信息,一时头脑发热,报名要去那些尚未开发的景区徒步旅行,事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缺乏理智的评估。

  从此次活动的网上召集帖来看,报名参加的队员素质参差不齐,之前也没有训练和磨合,要去一个没开发的景区探险,很难不发生意外。一个成熟的户外运动组织在召集这类活动时,对领队的选择必须非常谨慎,应该明确要求领队有几年户外运动经验,有过几次遇险经历,最起码应该事先去过要探险的地方。本报记者 凌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