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3月3日电(记者 张周来)“马铃薯我们也都种过,产量不错但卖不出去,前几年甚至只能卖两毛钱一斤。”村委会主任蒋志彬说,“这两个孩子种这么大面积,还不知道技术是不是到家、最后能不能卖出去呢!”
“这两个孩子”,说的是广西北流市80后女大学生刘贤和男友梁绍洪。
出生于1985年的刘贤,老家在北流市山围镇李村,父亲早逝。2007年,刘贤从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次年她在一家知名股份制商业银行云南分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有多时有五六千元。就在同学们羡慕不已时,刘贤却于2009年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北流老家,与男友一起种植马铃薯。这一新鲜事在北流市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议论。
谈起辞职回乡缘由,刘贤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父亲早年去世后,云南离家太远。但最主要是我一直对农业有兴趣,大学里有计划选修了很多农学方面的课程,辞职的时候已经下决心回农村发展了。”
回到老家,刘贤和同年出生的男友梁绍洪几经琢磨,决定把种植马铃薯作为他们投身农业的“第一跳”。去年11月,依靠双方父母的支持,利用村里熟人的地种植了300亩马铃薯。
记者看到,眼下这300亩连片马铃薯的部分茎叶已逐渐转黄,预计再过十来天收成就会有分晓。
据刘贤介绍,这300亩土地实际上是见缝插针“抢”种的。原来,按照李村农民的种地习惯,两季水稻收割后,土地就基本闲置,少数农户会种些青菜自家吃,直到第二年3月再种植早稻。眼看着大片冬闲田,刘贤和梁绍洪就挨家挨户求人家把闲田让给他们种植马铃薯,而绝不耽误人家来年种植水稻。就这样,“免费”的300亩连片土地就到手了。
稻草覆盖免耕冬种马铃薯是广西各地近年来推广的热门技术,但记者却发现他们采用的是黑膜覆盖。梁绍洪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仔细研究了去冬今春的气象信息,认为冬季可能偏冷,而覆盖黑膜则具有保暖保水的功能。果然,在前不久的低温雨雪天气中,这里的马铃薯苗长得又快又好。同时,他们还特意采用双行种植提高植株密度。
找工人组织干活,放水、施肥、喷药,一切都得亲自上阵,不过辛苦之余刘贤和男友看起来却似乎很有信心。他们说,今年亩产保守估计也在2000公斤左右,而最新消息称,今春新马铃薯地头收购价可能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而不少商贩已经进村打听,看来销售问题不大了。
“除去每亩大概1600元的成本,总的纯收入约有四五十万元。”村委会主任蒋志彬大致算了算,末了连连摇头说:“真厉害!”